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备某气体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分液漏斗盛装浓硫酸,圆底烧瓶盛装铜片。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的浓硫酸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a.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
b.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填标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HCO3溶液
(2)若装置A中分液漏斗盛装浓硫酸,圆底烧瓶盛装木炭。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设计实验证明装置C中含有CO2时,所需的试剂有____(填标号)。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品红溶液       d.浓溴水       e.酸性KMnO4溶液
(3)若装置A中分液漏斗盛装浓盐酸,圆底烧瓶盛装MnO2粉末。
①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止水夹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
②D中品红溶液的现象为____,加热试管时溶液的现象为____
(4)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浸了一种液体,可适用于(1)(2)(3)小题中实验,该液体是____
2 . 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
A探究铁粉在氯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2~3mL蒸馏水,振荡,迅速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该固体粉末中不存在FeCl3
B证明SO2具有漂白性将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SO2有漂白性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加热盛有CuCl2溶液的试管,溶液变为黄色,冷却后变为蓝色[Cu(H2O)4]2+转化为[CuCl4]2-的反应放热
D探究Cl2的性质将Cl2通入K2S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Cl2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2023-10-29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化学实验基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七省专用)
3 .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氯气的部分性质,并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的现象为_______
(3)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
(4)研究新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以装置E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溶液变蓝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资料:淀粉的特征反应——遇变蓝色;
①根据实验1可知,氧化性:_______(填“>”或“<”)
②实验2中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填含氯微粒的分子式)。
③若用实验3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则实验操作为_______
(5)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细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数据,得到如图曲线。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保存氯水的方法为_______
4 . 某实验小组对Cu与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如下。
   
(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已知绿色是棕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绿色溶液变蓝是因为与水生成了_______
(3)对比③和⑤中现象,为探究③中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1: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假设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3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后,加入铜片溶液蓝色加深,无其他明显现象假设1不成立
4_______(填实验操作)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2成立
5向②中溶液通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后,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6向④中溶液加入少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再加入铜片铜片表面立即产生气泡假设3成立
(4)得出实验结论后,有同学认为还应补充对比实验:向④溶液加入几滴较浓的硝酸后加入铜片。补充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5)某工厂用硝酸溶解废铜屑制备,为避免的生成,实验小组提出还应加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消耗含铜元素80%的废铜屑240 kg固体时,得到653.4 kg产品,产率为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SO2的还原性(部分夹持仪器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浓硫酸的浓度宜选择_______(填标号)。
a.98.3%   b.70%   c.30%   d.10%
(2)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为了探究装置B中是否与SO2发生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
I.取装置B中溶液于试管,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II.取装置B中溶液于试管,加入适量浓硫酸,再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溶液不变蓝
III.取装置B中溶液于试管,滴加溶液和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操作I及其现象可知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下同)参与了反应,由操作II及其现象可知_______参与了反应。
(4)测定装置B溶液中的浓度(只考虑的反应)。用的酸性溶液滴定20mL装置B中溶液,共消耗酸性溶液16mL,则装置B溶液中_______
(5)经分析,装置C中反应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若通入少量SO2,则反应为
②若通入过量SO2,则反应为
为了探究发生了哪一种情况,取装置C中溶液分别装入甲、乙、丙、丁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a向甲中加入锌粒,产生气泡
b向乙中加入铜粉,溶液颜色发生了变化
c向丙中加入粉末,产生气泡
d向丁中加入溶液,产生沉淀
能说明发生的是情况①的实验是____(填标号,下同),能说明发生的是情况②的实验是_____
6 . 过二硫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具有强氧化性,加热至100℃时会完全分解。某学习小组拟探究过二硫酸钾的性质。
实验(一):探究过二硫酸钾的强氧化性。
探究溶液与溶液反应,实验操作与现象如下:
实验操作现象
在10L含淀粉的溶液中滴加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缓慢变蓝
含淀粉的溶液中先滴几滴溶液,再滴加溶液溶液迅速变蓝
(1)同学甲用碰撞理论分析,实验Ⅰ中反应很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同学乙猜想实验Ⅱ中起催化作用,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ⅰ);(ⅱ)___________。
①补充反应(ⅱ):___________
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同学乙的猜想:___________
(3)查阅文献知,氧化性:。在稀硫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加1滴溶液作催化剂,再滴加溶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过二硫酸钾的热稳定性。
已知几种气体的熔点、沸点如下表所示:
气体
熔点/℃16.8-72.7-218.4
沸点/℃44.8-10-182.9
取适量的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将分解产物依次通过装置B、C、D。实验中发现B中U形管内产生无色液体,接着无色液体慢慢变成固体,C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D中溶液逐渐变蓝色。

(4)加热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当观察到D中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时点燃酒精灯。
(5)B中U形管收集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当A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分解,停止加热,残留的固体产物只有一种。待冷却至室温时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加入蒸馏水,溶解后滴加BaCl2溶液和盐酸,产生白色沉淀。A中完全分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2-04-13更新 | 536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7 . 某化学小组探究“NO2能与赤热的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和氮气”。已知:
Ⅰ.NO和Cu不反应
Ⅱ.NO和FeSO4溶液反应:NO + FeSO4= FeSO4·NO(棕色)
Ⅲ.NO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和Mn2+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液态试剂均足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关闭K1、K3、打开K2,滴加浓硝酸一段时间后关闭K2、打开K3,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现象:
①D中浅绿色溶液变成棕色,得出实验结论-NO2的还原产物________(填代号)。
a.一定是NO和N2b.一定有NO   c.一定无NO d.可能有NO
②E中有明显现象,该现象是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时关闭K3,打开K2、将导管末端插入NaOH溶液中,然后熄灭酒精灯,再__________(填操作),打开K1鼓入大量空气处理装置内污染气体。若实验探究结论成立,E中针筒活塞显示V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不再发生变化,此时铜全部被氧化为CuO,则V=____________(用含 m的代数式表示)。
8 . FeBr2是有机催化剂,易潮解。在加热条件下Fe与HBr反应可生成FeBr2。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制备FeBr2(F的加热装置已省略)。
已知:银氨溶液中存在平衡[Ag(NH3)2]+(aq)Ag+(aq)+2NH3(aq)。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是___
(2)气流从左到右,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F→______→______→E(填标号)___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银氨溶液变浑浊,其原因是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
(4)实验室不用浓硝酸与溴化钠反应制备溴化氢,其主要原因是____
(5)设计简易实验检验FeBr2中是否混有Fe单质:___
(6)为了探究FeBr2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取21.6gFeBr2溶于水,缓慢通入V1mLCl2 (标准状况),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四氯化碳层呈无色,在水层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由此推知,还原性:Fe2+___(填“>”“<”或“=”)Br,V1的最大值为___
(7)测定FeBr2产品纯度:取xgFeBr2产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配制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固体质量为m1g。产品纯度为____(只列计算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