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为检验某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取相同食盐样品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已知: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振荡,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振荡,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蓝色振荡,溶液变为浅黄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仅由实验①就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B.以上实验说明离子的还原性:
C.实验③能证明食盐样品中不存在
D.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所用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进一步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和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利用装置A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继续实验探究,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已知:、CuS不溶于稀硫酸。
硫酸浓度/(mol·L)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约150约236
16约140约250
18约120不消失
A.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称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生成
C.相同条件下,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易消失
D.硫酸浓度为16 mol/L时,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2024-04-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化学试题
3 . 实验小组研究Na与CO2的反应,装置、步骤和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和现象:
i. 通入CO2至澄清石灰水浑浊后,点燃酒精灯。
ii. 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有白色物质产生,管壁上有黑色物质出现。检验CO的试剂未见明显变化。
iii. 将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溶于水,未见气泡产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次过滤,滤液呈碱性;取白色沉淀加入盐酸,产生气体。
iv. 将管壁上的黑色物质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i的目的是排除O2的干扰
B.步骤iii证明白色物质是Na2CO3 与 NaOH
C.步骤iv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 2H2O
D.根据以上实验推测:CO2与金属Mg也可能反应并被还原;CO2与金属K也可以发生反应并被还原
2024-02-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4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实验⑤
方案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i.H2O2H++HOHOH++O
ii.BaO2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和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实验③可证明H2O2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实验⑤的白色沉淀经检验为BaSO4,但不能证明溶解度BaO2>BaSO4
D.可用BaCl2、MnO2、H2O检验长期放置的Na2O2中是否含有Na2CO3
2024-01-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
若气球变瘪,证明可与溶液反应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证明可溶于水
A.AB.BC.CD.D
6 . 探究铝的性质实验

现象:立即产生气泡现象:开始没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
A.从元素化合价角度看,产生的气体只能是
B.实验Ⅰ证明是氧化剂
C.实验Ⅱ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D.实验Ⅰ和Ⅱ反应后的溶液中微粒种类完全相同
7 . 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2021-05-08更新 | 584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化学测试题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发现铜片与的硫酸溶液不反应。有同学提出疑问“在一定条件下铜与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并进行了系列实验。
(1)【查阅资料】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有毒,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能被溶液吸收。
【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实验1∶初步实验(所用溶液均为硫酸溶液)
序号1-11-21-31-41-5
装置
主要现象铜片a附近溶液逐渐变蓝,铜片b附近产生无色气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铜片溶解,溶液变蓝,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经检验实验1-1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2:实验1-5基础上深入探究,装置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①实验1-1中,能证明铜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实验1中,欲得出“升高温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补全实验1-5和实验2中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④与实验1-5相比,实验2的优点有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⑤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反思与评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对比实验1-2和1-5,可得出“增大浓度可使铜与硫酸反应”
B.通电可促进一些化学反应的发生
C.铜与硫酸只能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D.造成反应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
2021-10-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9 . 同学们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金属为铜金属为锌金属为铝
点燃不燃烧燃烧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褪色褪色褪色
通入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褪色不褪色
已知:(CuS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10 .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B.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C.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硫酸>碳酸>硅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