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21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大量青铜器,如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等。如图中的文物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之一,由于时间久远,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O2、CO2作用产生的,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用学过的方法对其展开探究。

(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获知的Cu2(OH)2CO3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其中两点)。
(2)从不同的物质分类标准的角度分析,“铜绿”不属于___________
A.铜盐       B.碳酸盐       C.碱式盐       D.碱       E.含氧酸盐       F.碱
(3)从“铜绿”的组成、类别和性质的关联角度,预测它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表达(注:选写两个你认为可以实现的反应方程式,并且尽可能使得到的产物形态不同)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以“铜绿”为反应物可以实现以下物质转化:

反应④使用的是气体还原剂,且得到的产物之一,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是否能与形成络离子。查阅资料:向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盐效应”。实验表明:“盐效应”与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量有关。分别取等量的纯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实验Ⅱ中,KCl溶液能促进溶解B.相同浓度下,KSCN溶液盐效应大于KCl溶液
C.滤液中+2价铁离子总浓度:实验Ⅰ=实验ⅡD.实验表明,不能形成络离子
2023-01-03更新 | 92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装置如下图,实验开始前应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已知:
(1)组装仪器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C中的药品是_______,E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D中固体逐渐变黑,并生成一种无毒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反应前,装置D(硬质玻璃管和铜粉)的质量为m1g,反应后质量为m2g,则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__L(用m1、m2表示)
4 . 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NO2↑+2H2O
B.过程III反应速率比过程I快的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致使速率加快
C.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即使再抽入空气,金属铜屑也不继续溶解
D.②振荡时,针管内可能会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东省率先实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四级数据覆盖与共享。某科研小组测定空气中SO2含量的过程如下:
已知:品红能溶于乙醇等溶剂。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品红水溶液中通入足量SO2,现象是___。经查阅资料知,不是SO2导致上述现象,验证该结论可使用的试剂是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检测空气中SO2的含量。

①配制1000mL5×10-3mol•L-1的碘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__
②将配制的溶液稀释10倍,量取5mL注入试管,加入2-3滴淀粉溶液,慢慢抽气,观察到溶液中___(填实验现象)时,停止抽气,记录抽气次数n。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③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含量为0.02mg•L-1。若每次抽空气100mL(标准状况),则n至少为__次,才符合标准。抽气时应慢慢抽拉活塞,若抽拉过快,会造成测定结果__(偏大、偏小、无影响)。
6 .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离子反应实验结论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具有还原性
B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具有还原性
C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具有氧化性
A.AB.BC.CD.D
2021-01-27更新 | 59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1-12高一上·山东潍坊·期中
7 . 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和一块铁分别放在表面皿中,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①假说法 ②实验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1-01更新 | 254次组卷 | 14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济南平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
8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验证“干燥的CO2不能与Na2O2反应”和“CO2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Na2O2反应,且生成氧气”,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K1,关闭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1分钟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此步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观察到铜丝未变化,则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打开K2,关闭K1,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有水时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
(4)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管中的Na2O2转化为碳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9 .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水中所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Na2SO3与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与浓盐酸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仪器的作用是______;气体发生装置B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

(2)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填序号)的试管中,再加入______(填序号),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填序号)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10 . SO2通入足量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过程中可以得出氧化性:稀硝酸>稀硫酸>Fe3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的难溶于水的气体
D.若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3∶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