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某小组通过分析镁与酸反应时pH的变化,探究镁与醋酸溶液反应的实质。
【实验】在常温水浴条件下,进行实验Ⅰ~Ⅲ,记录生成气体体积和溶液pH的变化:
Ⅰ.取0.1g光亮的镁屑(过量)放入10mL 0.10mol/L HCl溶液中;
Ⅱ.取0.1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 0.10 溶液中;
Ⅲ.取0.1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 pH=2.9 HCl溶液中。
【数据】
      
(1)起始阶段,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Ⅱ起始溶液中约为___________。(选填“1”、“10”或“102”)
(3)起始阶段,导致Ⅱ、Ⅲ气体产生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4)探究Ⅱ的反应速率大于Ⅲ的原因。
提出假设:能直接与Mg反应。
进行实验Ⅳ: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该假设成立。
(5)探究醋酸溶液中与Mg反应的主要微粒,进行实验Ⅴ。
与Ⅱ相同的条件和试剂用量,将溶液换成含0.10与0.10 的混合溶液pH=4.8,气体产生速率与Ⅱ对比如下。
a.实验Ⅴ起始速率b.实验Ⅱ起始速率c.实验ⅡpH=4.8时速率
2.12.30.8
对比a~c中的微粒浓度,解释其a与b、a与c气体产生速率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
(6)综合以上实验得出2个结论:镁与醋酸溶液反应时,均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并检验醛基的方法。
资料:i.AgOH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常温下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色微溶于水的
ii.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转化为占参加反应的总量的百分比最大不超过10%。
Ⅰ.在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所用试剂的配制方式和存放时间不同,实验现象不同。(注:以下试剂若无特殊说明,均为新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先产生棕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2溶液中逐滴加入在空气中存放一段时间的2%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3(酸化)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至过量溶液始终澄清
(1)NH3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
(2)结合资料ii,写出实验1中加入少量氨水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已知,实验2中白色沉淀加硝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实验2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4)对比实验1和3,分析实验3中“溶液始终澄清”的原因是_______
Ⅱ.用实验1配制出的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资料:可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5)银氨溶液与CH3CHO的反应中,电极反应式:
还原反应:Ag++e-=Ag;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银氨溶液中加入3滴,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5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滴10% NaOH溶液后,滴入3滴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
(6)实验5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按照实验5的方法,将乙醛换成丙酮,水浴加热后也能产生银镜。
综合上述实验,实验4是检验醛基的最合理方法。
2023-01-05更新 | 4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探究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a.Na2S2O3易溶于水,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b.浊度计用于测量浑浊度的变化。产生的沉淀越多,浑浊度(单位为NTU)值越大。
【实验过程】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 5 个实验,分别测量混合后溶液达到相同浑浊度的过程中, 浑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①~⑤所得数据如图曲线①~⑤所示及分组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Na2S2O3溶液H2SO4溶液蒸馏水
c / (mol·L-1)V / mLc / (mol·L-1)V / mLV / mL
0.11.50.13.510
0.12.50.13.59
0.13.50.13.5x
0.13.50.12.59
0.13.50.11.510
【分析与解释】
(1)实验序号①中,Na2S2O3写出与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溶液混合后Na2S2O3溶液的初始浓度_______mol/L。
(2)实验③中,x =_______
(3)实验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
(4)通过比较①、②、③与③、④、⑤两组实验,可推断:反应物浓度的改变对Na2S2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Na2S2O3溶液浓度的改变影响更大。该推断的证据是_______
实验二:以Fe3+与I-反应生成Fe2+和I2为例,探究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实验方法: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将混合溶液均匀分到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往试管甲中滴加淀粉溶液,往试管乙中滴加某溶液,丙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如图所示:

(5)若已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试管甲中的现象为_______,试管乙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现象为_______
2022-12-12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mol/LKMnO4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反应温度/℃
2.02.0020
2.01.01.020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pH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pH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
i.紫色溶液转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 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②在第ii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据此推测,若在第ii阶段将调节至,溶液褪至无色的时间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结论与反思】
(7)上述实验涉及的反应中,草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①~③所涉及的操作方法中,包含过滤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2)根据上图,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NH3 + 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aHCO3↓+ NH4Cl,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并循环使用
B.NH4Cl副产物可用作氮肥
C.溶液B中一定含有Na+、NH、Cl-
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应该先通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
(4)某种市售食用碱是纯碱与小苏打的混合物,可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如:面条、面包、馒头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此种食用碱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样品(仅由纯碱与小苏打组成)10g,加到装置B中;
②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先通一段时间空气后,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稀硫酸至不再有气体生成;
③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B装置C干燥管I
实验前称得的质量/g180.030.0120.4
实验后称得的质量/g174.231.512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
②试剂X为NaOH溶液,实验开始前,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其目的为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需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将装置内的CO2赶到干燥管中被吸收。
③干燥管II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④有同学认为,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但也有同学认为不能用装置C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其理由是吸收的水蒸气并不全部来自反应生成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021-11-20更新 | 8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粒中硫酸盐生成的三个阶段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还原性:
B.第Ⅱ、Ⅲ阶段总的化学方程式为:
C.该过程中为中间产物
D.上述反应过程中,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2021-10-10更新 | 9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7 . 如图表示室温下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2的镁条放在尖嘴玻璃导管内并浸于蒸馏水中,实验3产生的浑浊物主要为碱式碳酸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1现象不明显,可能与 Mg 表面生成了难溶的有关
B.实验2比实验1现象更明显,可能是由于玻璃管空间狭小热量不易散失
C.由实验1和实验3可得出“碱性增强有利于加快镁与水反应速率”的结论
D.实验3中破坏了在镁条表面的沉积,增大了镁与水的接触面积
2021-05-08更新 | 151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海洋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应得到重视。如从海藻灰中可得到NaI溶液。
(1)以NaI溶液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变化和操作,可得到粗碘,进一步提纯粗碘时,不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

(2)某学习小组以空气氧化NaI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编号pH = a现象
I34分钟左右,溶液呈黄色
760分钟左右,溶液呈浅黄色
810小时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1010小时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用CCl4萃取反应后I、II、III、IV 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均为无色,取萃取后的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I、Ⅱ的溶液变蓝色;III的溶液蓝色不明显、Ⅳ的溶液未变蓝。
i.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I2易溶于Na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II的萃取现象:

用CCl4萃取Ⅰ、II反应后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颜色均无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查阅资料:pH <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2;pH≥9.28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某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PH = 10的条件下实验Ⅳ确实可以发生I能被O2氧化为I2的反应,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试剂1是___________;试剂2是 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变蓝(±<30 min )。
③综合实验现象。说明I被空气氧化的影响因素及对应关系为___________
(3)测定NaI溶液中I含量。
量取25.00 mL,NaI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和稍过量的NH4Fe(SO4)2·12H2O溶液,摇匀。小火加热蒸发至碘完全升华,取下锥形瓶冷却后,用c mol· L-1酸性标准KMnO4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平均每次消耗KMnO4溶液VmL(已知反应:2Fe3+ +2I=2Fe2++ I2 、5Fe2+++8H+=5Fe3++Mn2+ +4H2O)。
①该实验达到滴定终点时,现象为___________
②根据滴定有关数据,该NaI溶液中I含量是 ___________g·L-1
2021-04-24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为探究Mg与NH4Cl溶液反应机理,常温下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0.5g,分别加入到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资料:①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②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15mL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
25mL 1.0 mol/L NH4Cl溶液(pH=4.6)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1)经检验实验2中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H3,检验方法是____。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小试管中气体为H2
(2)已知灰白色沉淀中含有Mg2+、OH-。为研究固体成分,进行实验:将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洗涤数次,至洗涤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无明显浑浊。将洗涤后固体溶于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推测沉淀中含有____,灰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化学式)。
(3)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NH4Cl溶液中c(H+)大,与Mg反应快。用化学用语解释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
(4)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实验实验装置
3
①试剂X是_______
②由实验3获取的证据为_______
(5)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45 mL NH4Cl乙醇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经检验为H2)
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反应生成H2。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需要补充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6)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1-04-04更新 | 56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在电压12V电流3A的条件下电解2mol/L的氯化铜溶液并探究其产物的性质。

(1)根据电解原理,预测:阴极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解氯化铜溶液总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小组同学在实际电解过程中,意外的观察到下表的实验现象:

条件

电极

现象

电压12V
电流3A
阴极3min后,附近溶液变成棕褐色。30min后,溶液变成深棕褐色。电极底部表面有少量红色金属生成,还有少量白色物质。
阳极开始出现少量气泡,后来气泡增多。

实验小组学生对阴极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资料1:CuCl是白色的难溶物,用Cu还原CuCl2溶液可以得到CuCl沉淀,它易溶于浓盐酸,用水稀释CuCl的浓盐酸溶液则又析出CuCl白色沉淀。
资料2:[CuCl2.CuCl2(H2O)]-(棕褐色)CuCl+Cu2++3Cl-+H2O。
Ⅰ.探究阴极表面产生的白色物质:
①根据资料写出Cu还原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学生为了确定阴极产物进行实验A:取2mol/L的CuCl2溶液,加入铜粉,充分振荡,几分钟后,试管底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出白色固体,加入浓盐酸,固体溶解,加水稀释,又析出白色沉淀。
如果要确认阴极产生的白色沉淀是CuCl,还需要进行对照实验B,该实验的设计方案是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A和实验B的对比,可以确定阴极产生的白色固体是CuCl。
Ⅱ.探究阴极区域溶液呈现棕褐色的原因:
猜想1:可能是Cu2+与高浓度的Cl-发生络合反应所致。
实验C:向2mol/L的CuCl2溶液中加入______,溶液呈现绿色,没有变成棕褐色。
实验结论:溶液颜色呈现棕褐色______(填“是”或者“不是”)由于Cu2+与高浓度的Cl-发生络合反应所致。
猜想2:棕褐色溶液可能与+1价Cu有关。
实验D:用铜粉和2mol/L的CuCl2溶液反应制备[CuCl2•CuCl2(H2O)],取少量该标准溶液与实验中得到的棕褐色溶液进行对照实验。
步骤一:配制标准[CuCl2.CuCl2(H2O)]-棕褐色溶液进行稀释,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步骤二:取阴极附近的棕褐色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进行对照,请画出对照实验的流程图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对照实验,确认棕褐色溶液与+1价Cu有关。
2020-09-16更新 | 4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