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如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
A.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
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请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2-03-01更新 | 311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出自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4 . 百年征程

20216月,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在北京开馆。展览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讲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主题如下:

第一部分   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三部分   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部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下为展出的部分展品:



依据材料,从上述展品中为四部分展览各选择一件对应的展品(也可以推荐其它展品),并从中任选一件,结合所学分析该展品对体现所属部分主题的价值。
2022-01-20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许倬云认为,“明朝末年,以黄宗羲、顾炎武作为代表的学者,开始认真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价值,甚至怀疑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质。这几乎可以与西方的启蒙思想相比拟。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在明清改朝换代之后,无法继续下来。”其“无法继续下来”的原因有
①清朝君主专制的进步强化②统治者对思想和文化的控制
③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繁荣④社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丰富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6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018-02-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8年,亲历甲午中日战争的四川提督宋庆,为纪念战争中殉国的毅军将士,撰写《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其中写道:“军旅所需,百无一办”,“徘徊观望”,“败不相救”,主将“振臂一呼,踣者起,疲者奋,裹创肉搏,赴死无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碑铭的主观性太强价值不大 ②体现毅军英勇抗敌的爱国精神
③揭露了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 ④揭示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些原因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04-20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图为《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之一,展示了平叛过程中的某些重要场景,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等绘制后,由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制成铜版画。此画的价值在于

①用绘画形式保存了诸多历史细节 ②体现了当时中西艺术交流的成果
③揭示乾隆时设置军机处的必要性 ④反映了清朝维护新疆统一的史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1-22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书》

材料一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史学上的贡献,除首创纪传体断代史外,扩大了志书的范围是其重要内容,因《汉书》名为“书”,故将其中篇名“书”改称“志”。《汉书》中十志较《史记》八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地理志》为《史记》所无,《艺文志》亦为新创。以后正史大多依《汉书》十志加以损益而成,从而形成中国史学史上的志书体。

——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书》篇目举例卷五景帝纪卷六武帝纪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卷九十酷吏传卷九十六西域传

——摘自班固《汉书》


(1)依据材料,分析《汉书》的史学价值。
(2)从材料二“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