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深圳开始制订城市规划,1980年修订,1985年最终完成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成综合性特区的目标,根据规划,深圳的产业结构突出“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10年时间,工业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外来劳动人口大量涌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同步启动,被称为现代城市之光的高层楼宇,一时居全国之冠。深圳走外向型工业化路线,利用外国资本发展特区工业,工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不断提高深圳特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从1990年初开始,深圳又编制了10年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在“十五”计划中,深圳进一步提出了“以港强市”、加速深圳特区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新战略。

——摘编自方宁生等《深圳:从综合性特区向“国际性城市”发展》

材料二   底特律在鼎盛时期,全市约有90%的人以汽车工业为生,80%的收入来源于汽车产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整个汽车业面临危机,汽车业三大巨头的销售量在2009年一年内减少了33%45%.汽车产业受到冲击后,财政收入锐减,而此时公共支出却依然庞大另外,底特律是美国种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城市之一,19677月爆发的种族骚乱使底特律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白人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市区人口锐减,许多工厂荒废人口和企业的迁出加剧了底特律税基的缩减,底特律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底特律在2013财年总体的债务规模达到1825亿美元,财政收入总额仅为11亿美元,导致底特律政府无力偿还,最终破产。

——摘编自贾宇清等《底特律破产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深圳从综合性特区向“国际性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
(2)据材料二,分析底特律城市破产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归纳深圳的腾飞与底特律的衰败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的相同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出任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长官,他明确反对祀孔。1928218日,蔡元培发布通令:“孔子生于周代,其人格学问,为后世所推崇,惟因尊王忠君一点,历代专制帝王,资为师表,祀以太牢,用以牢笼士子,实与现代思想自由原则,及本党主义,大相悖谬。为此,令仰该厅、校、校长,转饬所属,著将春秋祀孔旧典,一律废止。”“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升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经历了“清党”和内部斗争后,党员及军人对指导思想不明确,随着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民众心态日渐颓废。由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孔子被再次凸显,恢复祀孔成了此时政府情理之中的选择。1934827日,上海市党政机关举行孔子诞辰纪念大会。市长吴铁城认为:“我们要实行三民主义,必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要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必要尊崇孔子。今日之尊孔,乃是谋民族之复兴。”

——摘编自周慧梅《国民塑造与社会建设:1896-1949年中国社会教育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反对祭孔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从反对祀孔到恢复祀孔的原因并简析上海市纪念孔子的时代价值
2022-06-04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B)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
2022·江苏南通·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清政府行将崩溃的财政体系和国民经济以致命打击。对外被一个新近崛起的小国打败,这一严酷事实,不能不引起一批有识之士的思考;对内各级官员大多不遑顾问地方利弊与生民休戚,各地人民纷纷掀起不同形式的求生存斗争。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破产势必导致“中体西用”为理论核心的洋务思潮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维新思潮的兴起。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梁等都是些“拿起笔杆做刀枪”的读书人,他们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不分轻重缓急的操作,使传统的顽固守旧力量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光绪皇帝没有实权,而推动变法的维新派也没有能为变法争取最高实权人物的支持。洋务派集团中虽然有一部分人主张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但他们循序渐进的改革路线又被激进的改革派激烈反对。顽固派阻挠对康有为等变法者的认同,造谣惑众、挑动社会对变法的恐惧和不满,最后将变法扼杀在摇篮中。

——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1)根抠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发生的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因素。
2022-04-15更新 | 2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因为它代表着政治体制乃至社会形态的变化,其影响也不仅仅限于北魏一朝。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此外,太和年间的行政改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官员的民族属性所带来的影响。

——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的总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相关措施并概括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带来的利弊。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大量内流之际,正值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陆续被卷入世界市场。此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发现了丰富的银矿,仅秘鲁的波多西一地年产白银已达20余万公斤。……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以及其它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极好的声誉和销路。几乎同一时期,明朝部分开放了海禁,私人出海贸易部分获得了合法的身份。

材料二   白银的大量内流使中国货币实现了白银化,确立了银本位制。白银所代表的不是权力,而是商品、货币本身的价值,在交换中可以公平地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是商品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白银是一种世界货币,银本位制为进一步开展海外贸易、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可能。

——以上材料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白银内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白银内流的影响。
2022-02-13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末农民起义冲垮了秦的残暴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战乱中,农民大量流亡异乡,穷苦百姓更是缺衣少食。西汉王朝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在丞相曹参的倡导下,“黄老无为”思想受到朝廷内外的崇尚,并为文帝和景帝所取法。文帝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曾一度诏免田租。他在位的23年中,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景帝时,把男子17岁开始为官府提供徭役改为20岁。文景时期,废除了伤残人体的肉刑,各级执法官断狱从轻,不滥用刑罚。但文帝和景帝片面强调“黄老无为”的思想,对诸侯王的纵容,使王国势力凌驾朝廷,对商贾豪民兼并农民、骄横不法等问题态度暧昧。朝廷对铸币权时弛时收,“民多奸铸”的问题严重。汉武帝即位后,欲图振作,武帝首先在思想领域打破黄老无为思想占支配地位的局面,大力提倡董仲舒的新儒学,从官学中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派刺史代表中央巡视所部郡国,督查强宗豪右,也可以监督诸侯王。汉武帝任用的大批官吏如张汤、王舒温等都以用法酷深令人谈虎色变。如王舒温杀河内豪强,竟株连千余家,大多是无辜百姓。

——《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概括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归纳文景时期推行“黄老无为”思想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针对无为而治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所译的外国史地学著作。编译时,林则徐有意地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一非洲一欧洲一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遵从了中国人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习惯。他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历史中对外交战的情况。从《四洲志》可以看出林则徐倡导学习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于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这样“开眼看世界”的后果只能是空想出一个自己认知框架内的西方世界,而完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西方人的政治体制乃至于思维方式。通过林则徐在鸦片版争中的表现,也能看到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摘编自李昊洋《从〈四洲志〉看林则徐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影响》

材料二   1874年冲正修编纂出版《支那地志略》,开创了近代日本编纂中国地志之始。该书吸收西方人有关中国的记录和研究成果,诸如经纬度的利用,新式地理词汇的使用等。该书作为当时日本人的学习教材,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读本。此后,日本人通过收集情报,来华实地踏查,翻译中国和西方人著作,编纂地志研究和认识中国。1880年高田义甫编纂有《清国地理小志》,1882年岸田吟香编有《清国地志》,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利用在华调查资料编有《支那地志》,1893年安东不二雄编有《支那帝国地志》,至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达到一个高峰,也标志日本研究中国到达一个小高潮。

——摘编自郭墨寒《冲正修编纂〈支那地志略〉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林则徐编译《四洲志》的特点,并说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1894年前日本编纂中国地志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管理机构备注
中央理藩院掌管内外蒙占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民族事务
地方将军辖区在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设置5个将军辖区,由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办事大臣辖区在西藏和青海没置办事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盟、旗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主张实行民族自决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939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强调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同年,中共成立民族问题研究室,主要任务是有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全面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状况。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独虽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道路。1941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规定:在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摘编自肖光文《抗战时期中共民族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加强民族管理的方式及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得以创新发展的原因。
2022-02-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及职权常常因时而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绪万端,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卷1《政体》

材料二   今阁臣贵重,地望之隆崇,眷注之殊特,百僚不敢望焉。是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矣。朝绅士庶莫不指曰“某相公”,是无宰相之制,并有宰相之名矣。

——王元翰《王谏议全集.疏草》

材料三   在奏折数量激增的形势下,乾隆已不可能像康熙和雍正那样亲自处理每一件奏折……所以,乾纲独断的乾隆帝,就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机构来辅助自己处理奏折。内阁要负责题本和奏本的处理政务繁忙,且保密性差,不适合机要奏折的处理。军机处办事强调保密,入值者均为皇帝所倚重的亲信大臣。所以,军机处被皇帝选中,承担起了协助皇帝处理奏折的职责。由此,军机处得以涉足清王朝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宋希斌《论清代军机处的创立及其正规化》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宰相有什么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
(2)材料二中的“相公”是指哪一机构的官员?归纳作者的观点。材料反映的是普遍现象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处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机构(职权)演变的认识。
2021-09-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