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出
A.关税自主运动兴起B.对国际市场秩序的维护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D.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
2021-11-07更新 | 121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创纪元我探访”小组寻访历史亲历者,记录了下列资料:


材料二   至今,76岁的樟木村村民莫荣樟对1951年秋末分田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分到田地的村民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呀!”

——摘编自《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材料三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的征收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位老人提到的历史事件。
(2)对比材料二,概括在土地政策上口述历史与文献记载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就口述史料研究历史问题提出一点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
B.其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
C.其作品通俗易懂,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D.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2021-10-22更新 | 40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国君被放逐的事例很多,著名的如伊尹将太甲放之于桐宫 ,国人暴动使厉王出奔于彘等。对于这些情况时人不以为怪,周王后裔王子朝对周厉王被逐事曾直言不讳地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君王于彘。”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局面动荡不堪B.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C.带有原始民主传统D.宗法制的逐渐崩溃
5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地特点的吴文化,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扩大为人口近6000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图 《元晖墓志铭》拓片及元晖墓志铭摘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族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2)写出《元晖墓志铭》的具体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内容,具体说明《元晖墓志铭》可以印证哪些史实?
6 .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
史料历史解释
A《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
B《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
A.AB.BC.CD.D
2021-03-11更新 | 238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阿拉伯数字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

——据《中西闻见录》

材料二

下图为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并说明原因和结果。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需收集哪些材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史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在整个洋务运动时期共翻译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7部44本,其中公法交涉类2部26本。同一时期,京师同文馆共翻译西书25种,其中国际法与外国法类就占了5种。这反映了
A.内忧外患促使政府调整对外政策B.向西方学习成为国人的共识
C.洋务派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D.国人开始西方制度领域的探索
9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我奴儿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

——黄彰建《努尔哈赤所建国号考》

“南朝又说我何敢举兵抗拒,中国发兵四十万,四路齐进,意欲剪灭除根。”

——潘喆《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


(1)指出材料一图中A、B所示地区的政权名称及创建者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这两个政权为民族交融所做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别概述唐(前期)、元两代边疆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3)材料三中两处“中国”分别指哪一政权?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简述满洲统治者政权观的发展变化。
10 . 如表是三则选自汉代的引文,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汉书·酷吏传》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盐铁论·复古篇》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昌言·理乱篇》

A.执行“推恩令”的必然性B.强化政府管控的必要性
C.放松“抑商”政策的可行性D.放纵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