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品格就是“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人文是相对于神文和物文来讲的。中国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而不是受神、物的支配,因此中国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使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次,人文精神更多地是强调礼乐教化。中国讲究人文教育,而不是武力和权力的压制。......中国的品格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教组成,三者都提倡人要反省自求、提升自我。

---《中国的品格》作者:楼宇烈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2)材料一中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3)材料二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时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史料出处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孟子•公孙丑下》
“武王杀纣而继公子禄父,使管叔、蔡叔监禄父”《尚书大传》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逸周书•作雒解》
“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廊,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帝王世纪》

A.商朝和西周是联盟关系
B.西周最先在殷实行封建制
C.“三监”应该为先代贵族
D.西周对商朝故都监察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马氏家族是明清时期闽西四堡镇的大宗族。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当地
表 马氏家族谱传选摘
弘治年间第十一代家训:勤教训,远货财,敦淳厚。
嘉靖年间第十四代(马元禄)分职业于诸子侄,曰:“某某也耕,某某也商,某某也工贾,各视乎其才其识而督之。”
万历年间第十六代(马孟吉)幼业儒不售,弃而业贾,遂有盈余。

A.传统社会结构开始动摇B.商业逐渐成为家族经济的组成部分
C.重农政策抑制阶层流动D.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追求渐趋于弱化
2021-07-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1-24更新 | 982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代文人士大夫流行制作“功过格”以自省每日言行,“善言善行”为“功”,记正数点,“恶言恶行”为”过”,记负数点,负数点可通过普行张补。这表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
A.接受了因果轮回的世界观B.在价值评判中提倡物欲的正当性
C.尝试构建全新的道德规范D.追求自我完善时承认私欲的合理性
2021-0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下期周考(四)文综历史卷
8 .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由此可见,他
A.继承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否定了传统儒学的价值
C.认清了洋务运动的败因D.开启了政治变革的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二3月段测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