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50次组卷 | 1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碑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
峄山刻石
(今山东济宁市)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泰山刻石(今山东泰安市)皇帝临立,作制明【法】【臣下修饬】廿【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治道运行,者产得宜,【皆有法式】
琅琊刻石
(今山东临沂市)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之罘刻石(今山东烟台市)……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东观刻石
(今山西晋中市)
……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
碣石刻石(今辽宁葫芦岛市)皇帝建国,德并诸侯,初平泰壹……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会稽刻石
(今浙江绍兴一带)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乘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东巡不过是在炫耀皇权、刻石文是歌功颂德的文本,难有学术价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2023-09-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考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很多史学家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与上述最符合的是
A.姜寨遗址与《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B.远古炎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黄帝像
C.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D.殷墟甲骨卜辞与《史记·殷本纪》
2020-01-08更新 | 30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1年,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带领家人“重走长征路”后,感慨道:“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这表明,他认识到(     
A.长征深藏着信仰和精神的价值作用B.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新的“长征”
C.长征精神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D.长征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宝贵财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诗人孟浩然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他也曾向玄宗流露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苦衷。这体现了当时(       
A.诗人的想法与行动相脱节B.诗人积极入仕的价值追求
C.主流文学体裁发生了变化D.诗歌世俗化倾向日益突出
2022-07-01更新 | 435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史记》和《汉书》部分篇目的内容摘选。据此可知(       

篇目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货值

“人富而仁义附焉”

“贵谊而贱利”

游侠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

汉武帝

“尤敬鬼神之祀”

“雄才大略”


A.价值判断影响史家的历史评述B.时代变迁决定历史评述
C.历史评述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D.历史评述缺乏客观标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徽宗时,交子恶性膨胀,朝廷强行把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并改称“钱引”。钱引大量发行,其价值不断下降。四川地方政府允许百姓用钱引购买白绢和缴纳各种赋税。至南宋理宗时用会子收兑钱引,钱引共流通约150年。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经济的发展动荡不定B.纸币的信用稳定难以维持
C.商品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影响货币的流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