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沿用衙门机构的职务称谓,管理机构以及运作方式也照同衙门。对于聘用的洋员,创办者张之洞让他们主要负责技术,行政管理则由中国人负责。对于数量较多的工人的管理,汉阳铁厂也采用了近代中国早期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头制,即由工头(资深工匠)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人,在外国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应付和完成本部门生产中所有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工作。

——摘编自张忠民《汉阳铁厂早期(1890—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

材料二   18966月,郑观应任汉阳铁厂总办。当时汉阳铁厂问题众多,亏损严重。郑观应说,“铁厂要务,首在焦炭”,主张用机器采煤,同时建议修筑萍乡到株洲之间的铁路,如此“可望运费减,煤价廉,且不致小船装运迟滞,沿途偷卖,侵沙灌水等弊”。郑观应针对铁厂纪律松弛的现象,制定《汉阳铁厂厂规》30条。他在铁厂设立机器大学堂,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郑观应任期内的汉阳铁厂共产铁10432吨,超过了18931896年汉阳铁厂的总产量。

——摘编自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阳铁厂早期管理模式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改革汉阳铁厂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2024-04-12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处在强大的日伪军的包围之中。抗联创建初期实行供给制,官兵没有薪金。粮食供应视情况而定,在供应稳定的情况下,有的部队没有定量和标准,以吃饱为原则。在粮食断绝,供应困难的时候,野兽、山果、野菜、蘑菇、树皮、草根都成了食物。最困难时期部队十几天不见粮食,几十天不见盐粒,上百天见不到荤腥,过着“天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火是生命,森林是家乡,野菜野兽是食粮”的生活。游击队时期,部队着便装或缴获的日伪军服装。人民革命军时期,多数部队统一军装,但样式、颜色不一样。条件好时每人每年可发2套单服、1套棉服。多数人都有一床棉被,水壶都是缴获日伪军的。抗联部队长期缺医少药,但各级还是采取多种方法,解决官兵疗伤看病问题。缴获日伪军的武装是抗联解决武器弹药的主要途径。各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都是靠从日伪军手中夺取的武器弹药而建立起来的。据统计,抗联各军的武器、弹药有70%是通过战斗获取的。

——摘编自《东北抗日联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抗联面临的困难和抗联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联解决后勤供应问题的做法。
2024-04-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余里。

——摘编自《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修筑长城与战国修筑长城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2024-04-08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钟鼓楼分为宫城钟鼓楼与都城钟鼓楼。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钟、鼓成为皇家宫城的报时装置,钟、鼓声作为夜禁的时间信号,兼有对火灾、盗匪、战争的预警功能。从隋代开始,宫城中出现单独修建的钟楼或鼓楼,唐代中后期形成将钟、鼓声响准时配合使用的“晨钟暮鼓”报时制度;至宋金时期,宫城中已有钟楼、鼓楼的对设布局。两宋时期报时建筑上承唐代宫城报时的核心特质,下启元代都城报时的重大突破。至元代,都城中产生在鼓楼之外建造钟楼的需要,钟鼓楼开始脱离衙署而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并开启民用报时。明清时代最终形成各府、州、县普遍成对兴建或修葺钟鼓楼的国家制度,如北京、南京、西安、张掖等城市,钟楼或鼓楼均是府州县城的中心建筑。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大量建置装有大自鸣钟的西式钟楼。上海最能反映西式钟楼在华嬗变历程。大自鸣钟多被装置在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官方机构紧密关联的建筑顶部。民众聆听规律的钟声数量或凝视钟面数字即可感知时间。这些西式钟楼成为统一和指挥沪市时间生活重要的建筑装置。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的配合使用,不仅促成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还将晚清中国纳入全球时空重组的序列。

材料三   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该划分之下,有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时区。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1949107日,中国采用东八区时的“北京时间”诞生。111日,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钟鼓楼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后,促进西式钟楼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时间规划的认识。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新生的资产阶级面临着较西方先贤远为复杂的局面。它在发展近代民族主义的同时,不仅要反对国内的封建主义,而且更主要的是要反对外来的帝国主义。但它所借用的西学武器却是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反封建斗争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冲击和破坏固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的文化认同因之便有被削弱的危险。这与自己的民族主义的目标恰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它在借重西学批判传统的同时,又不能不强调传统,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并兴,不仅是社会文化功能使然,而且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观念既难以摆脱具有千年传统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又无法避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带来的冲击。但不得不加以正视的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观念是在西方军事、政治及文化等多重冲击下得以型塑的。尽管它有着千年传统的民族观念内蕴其中,但主调还是效仿西方的近代“民族国家”建构。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演迁特点曾被许纪霖概括为:“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西方为核心的文明论,以中原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异化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基础的种族论。”诚然,这一基于“民族国家”建构的民族主义观念在外御西侮,内行革命亦即“反帝反封”的过程中与激进主义思潮互为绾结,确乎展示了其所具有的异常明显的效用。

——摘编自杨毓团《从“天下主义”“民族国家”到“新天下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武器却是一柄双刃剑”的含义,举例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如何借重西学批判,又尽力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思想渊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阐释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
2024-04-02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上海开始国企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1986年改革行政性公司,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1987年开始推行全员承包制。19817月,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986年成功在日本发行武士债券250亿日元;19836月,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工业项目为主、外商为主、出口型为主;19845月,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外贸为主;19886月,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1988年,中央决定对上海财政实行“基数包干上交,一定五年”,以解决上海财政收入连续下降的问题,扩大上海财政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还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开展土地批租的城市,拉开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98411月,上海某企业公开发行股票;198612月,上海另一家国营企业试行股份制改革。

——摘编自徐建刚《破局与前奏——从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改革看浦东开发开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期,按照邓小平同志“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要求,上海市委果断决策,确立了“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调整改造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新方针。于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高层次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了,汽车、通信产品等新支柱工业发展起来了,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起来了。这里每天有200多亿元人民币在资本市场进出;每天吞吐着100多万吨的货物……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各种要素融汇于此,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摘编自李蓉、李晔《二十世纪90年代的巨变:上海人民的共同财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024-03-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为后唐将领,在防范契丹入侵的作战中夺得了兵权,被部下强行拥立为帝。但他本人并不愿做皇帝。每夕宫中焚香,仰天祷祝云:“某蕃人也,遇世乱,为众推戴,事不获已。愿上天早生圣人,与百姓为主。”

——摘编自王禹偁《五代史阙文》

材料二   宋朝《会计录》之制设立于北宋初期,为统计全国财政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田况编写的《皇祐会计录》中对官员俸禄、赏赐的支出单开一卷。苏辙在《元祐会计录叙》中说:“夏贼窃发,边久无备,遂令益兵以应敌,急征以养兵,虽间出内藏之积以求纾民,而四方骚然,民不安其居矣。其后西戎既平,而已益之兵不复汰,加以宗子蕃衍充初宫邸,官吏冗积,员溢于位,财之不瞻,为日久矣。”

——据《宋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嗣源“不愿做皇帝”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
2024-03-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1937年,中国平等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 在定县组织乡村建设实验。平教会将定县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在每个学区的中心村庄设立生计巡回训练学校,学生是附近村庄“民众学校之优等生及小学毕业者”,学习内容包括动植物生产训练、农业工艺、经济合作训练等。1927年,普及农业科学部成立,其包含研究股和推广股,研究股负责农业改良实验,推广股负责实验成果的推广。在实验区设立农事表证场,每次活动(“如下种、施肥、收获、驱除病虫害等”)均召集农民参观,以此“说明表证之意义方法及其成绩”。在定县实验的11年里,平教会创办了自助社、合作社和合作社联合会等合作组织。

——摘编自向俊丞、尤学工著《民国时期晏阳初职业教育思想探要》

材料二   1954年,劳动部制定《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 》规定,技工学校按产业部门分别设置,学校按设定工种进行教学。1958年,宣传部号召动员群众的力量办各种职业中学,特别是创办农业中学,随后几乎乡乡都办了农校,招收本地小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入学,兼学政治、文化和生产知识,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到1965年,职业中学有61626所,在校生443.3万人,占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教会组织的乡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4-03-2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占有较大比重的落后农业经济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农业科技思想,将农业科技进步明确为全党必须为之奋斗的伟大任务,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逐渐生成。他认为,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为此,组建了农业机械部和地方农业机械厅局,全国成立农业机械院校培养人才。他提出了“土洋并举”的循序渐进农业机械化实施方针,主张既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粮食生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认识到粮食问题的解决是艰巨的,他提出要改善耕作环境与提高农业化学水平,特别强调重视化学肥料和防止土壤硬化问题,强调研发优良作物品种和多种农作物的结合生产的重要性。另外,还号召领导干部踏实学习农业知识,开展农民扫盲工作,强调要注重汲取农民实践经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毛泽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得以不断前进。

——摘编自张泽、刘友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生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内容。
2024-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