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2 道试题
1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法令内容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皇帝)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开启中国民主共和历程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 . 关于五四运动,多数学者认同其为“爱国政治运动”“群众反抗运动”,也有不少学者为其贴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反传统运动”的标签。这表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使爱国救亡压倒了启蒙
C.展现了大众的磅礴力量D.具有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匈奴族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周皇室鲜卑族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这些举动的用意是(       
A.学习中原的制度文明B.突显本民族政权的正统性
C.为和亲政策进行辩护D.打破夷夏之辨的思想壁垒
5 . 在山东烟台,进口的“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价格大约仅为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年更是降到二两五钱到三两。”这种低价的洋布在中国(       
A.适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B.导致了关税主权丧失
C.抢占资本市场的大量份额D.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6 . 考古发现,后岗三叠层的下层是以红陶和少量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中层是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遗存,上层是以灰陶和绳纹陶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这一发现说明(       
A.石器时代生产发达B.商代晚期阶级产生C.华夏文化源于后岗D.中华文明延绵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为当前已出土秦朝标准量器、衡器的地点。据此可知(       
A.跨区域贸易更便利B.地区间矛盾被激化C.自然经济得到发展D.治国思想有了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明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垦荒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C.高产作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D.经济发展潜藏着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下图(宋金榷场分布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       

A.助推经济重心南移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
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D.维持宋金边境和好局面
10 . 清军入关取得政权,但反清起义频发,很多汉族知识分子也参与其中。清朝早期君主大都特别关注国家的治理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1678)翰林院侍读王士祯入直南书房时,赐其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给宋儒周敦顾、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1695)福建总督范承谟“遭遇耿逆之变(清初耿精忠叛乱),守节尽忠”结果被害,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编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并指出赐书内容的主要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