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管仲在齐国的改革特别重视工商业方面的发展。他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将“农工商”从业者与“士”并称。同时置官设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薄税敛,通有无,重奖专业人员,力戒奢侈淫巧。他采用“官山海”政策,即“请君伐菹薪(枯柴),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在铁器生产上采用“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同时通过会盟与诸侯各国达成关税协议:“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为了吸引其他诸侯国的商人来齐,管仲在生活、驿站设置等方面给予外商以优惠,“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所以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经商,以至“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摘编自夏梦《管仲富民强国的经济措施浅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工商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工商业改革产生的影响。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龙”在西方的形象嬗变(部分)

年代资料   出处中国龙的形象描述
1901德国
《大清帝国》插图
龙头船全身“灰棕色”,清朝官员坐在“一只红黑色四脚”龙的背上读书。龙在形态上“瘦弱纤细”、“立起脖子努力向上探”。
1923莱国《VOGUE》封南龙在体态上不再像过去庞大可怖,变得“轻盈纤细”许多,龙嘴里吐出的火焰与代表西方的“少女”亲密互动,龙的神情温和。
1950
1997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英国《经济学人》封面张牙舞爪的红色巨龙张着血盆大口,嘴下面是台湾。穿着绿军装的中国龙,体型健硕,神态严肃,正与一个西装革履的欧美人握手。
2004美国迪士尼出品《花木兰2》电影海报中国龙“笑对他人”,龙的色彩以“橘红”、“金黄”等明艳的色彩呈现,反映了“熠熠生辉”的形象。

——摘编自徐畅《中国国家文化符号多模态隐喻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西周时期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战国时期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武帝继位后,下诏让天下的诸侯让一些高官推举贤良方正……在这一次举贤良方正中间汉武帝发现了董仲舒。

——摘编自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战国、西汉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及其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此制”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大变局可以高度概括为六大变局:即世界格局之变(结构之变)、国际秩序之变(规则之变)、科学技术之变(生产力之变)、发展范式之变(生产方式之变)、社会形态之变(文明形态之变)、社会发展阶段之变(社会主导阶段之变)。这六大变局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摘编自张志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智库使命和智库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大变局”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8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最高统治者选择的主要统治思想并列举秦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地方管理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唐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清卫设置大事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即会通河开通第二年,“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

皇庆元年(1312),枢密院议“各处都府并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及临清万户府,秩三品”,专门规定了临清万户府总管的品级为正三品。

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明廷“命置仓于临清以贮转运粮储,仍以军士三千守之”。

正统十一年(1446)二月,“宜易临清千户所为守御千户所,除吏目一人,以便会鞫”。

正统十四年(1449)十一月,明廷命“徙山东济宁左卫于临清,改为临清卫,以临清守御千户所”。

——摘编自胡雪艳等《明代临清卫与运河漕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清卫设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判断临清应位于图中的(从①②③④中选填一个序号),并说明理由。
2024-03-08更新 | 26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治国思想的改变,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所谓“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皇帝对朝臣的控制;二是加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这两个层次的控制加强的结果,自然是一切大权统归于至高无上的皇帝。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隋唐制度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官僚体制的录用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削平了世族的残余,促进了官僚群体的更新,稳定了国家编户齐民。隋唐开创并实行三省六部制,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科举的实行也使官员选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023-1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