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2022·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图为唐朝著名诗人籍贯所占比重分布图。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政治影响文化发展B.科举选官凸显公平公正
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2022-03-22更新 | 542次组卷 | 13卷引用:三轮冲刺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2 . 下表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党员人数
1921年7月53
1927年4月5.7万
1927年4月后1万
1934年30万
1937年初4万
1945年4月121万
1949年10月448万

①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是导致党员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②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道路调整使共产党力量得以保全
③严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使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曲折复杂
④共产党不断克服自身的失误在探索中逐步地发展壮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3-30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双十”宣传纲要》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未以中共中央名义进行过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动。193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宣传大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1938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的大会上做了重要演讲。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发布了纪念孙中山逝世十四周年的通知。1941年,中央做出了纪念双十节的决定。

——据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纪念辛亥革命的传统,基本上每逢十年举行一次全国规模的纪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纪念社论,而这些社论的标题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如图是其中两篇社论的报纸截图。


(1)简析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态度上发生变化的原因。
(2)任选其中一篇社论,结合各自的时代背景对其标题加以解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谣谚,即歌谣和谚语的合称,短小精炼,便于流传,其中颇多直接反映人民思想感情之作。在宋代,谣谚流传广泛,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表是节选的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军不如县,县不如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炮石,却管安石。

——据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择材料中三个谣谚并分别加以解读,得出一个关于宋代历史的结论。(要求:解读深刻、准确,结论与解读要有内在联系,史论结合)
2022-05-18更新 | 5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新一中2022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城隍信仰

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

——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做出合理解释。
2022-04-30更新 | 49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诸城市、安丘市、兰山区四县区2022届高三过程性测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漫画中的历史。

《抗建通俗画刊》创刊于重庆(1940年1月至1942年7月)。其《发刊词》中说,图画“是直观教育的良好工具,对于文化水准较低之民众,收效最宏”。“以抗战为思想中心,以通俗化为表现形式"。如图是其刊载的一幅漫画《日本的今昔》。



提取材料信息,并加以解读。 (要求:信息准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1-10-20更新 | 5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货币的流通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状况。下图为中国1651—1860年的货币流通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651-1700年间清朝建立导致经济崩溃
B.白银大量输入推动了18世纪经济的繁荣
C.1791-1810年间白银外流引发鸦片战争
D.1840-1860年间赔款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2021-05-29更新 | 43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5月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工业建设的推动   ②“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③国民经济的调整
④十年“文革”及“右倾”错误   ⑤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9 .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
10 . 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166.831958197.65
1954166.521959169.68
1955183.941960143.85
1956192.751961136.50
1957195.051962154.41

对表中关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50中期年代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2020-05-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高三3月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