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孔子的礼学思想重在个人的修养及伦理道德,要求人们的视、听、言、行等都要全然符合礼的规定。汉初,儒者贾谊论礼则强调制度规范,认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变化
A.表明先秦儒学具有普适性B.有助于儒学价值体系的重构
C.使道德修养成为治国基础D.改变了汉初治国理政的理念
2021-03-22更新 | 36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这个思想体系体现着-种以民生而非以国家政治为关怀目标的价值。它虽然也讨论国家政治哲学,但是却强调人民的生存状况。这个体系在国家间竞争的时代缺乏实用性,但是这种庶民自觉意识的觉醒是值得重视的。”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体系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3 .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A.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
B.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署的怂恿
D.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
4 .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当周恩来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出现在国际多边外交舞台上时,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也必须被置于有关政策的中心位置。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周恩来不仅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和法国维护殖民统治利益的企图,而且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了关于印度支那三国是“统一的整体”、不从老挝和柬埔寨撤军等主张和在临时分界线问题上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周恩来的努力明显地展现出新中国从朝鲜战争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当它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也绝不再被盟国拖入与美国的战争……历史的发展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最终形成。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
5 .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说:“(历史)总有那么一些空房间,是史料的阳光无法照亮的。”即使这样,马克斯·韦伯还是提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存在联系,陈寅恪提出两汉魏晋天师道传播与东南滨海地域相关以及唐太宗统治时期统治阶级中有“关陇集团”和“山东豪杰”的对立,等等。这主要体现了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
A.历史研究是“历史学家和材料之间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存在纯客观性。
B.历史研究“就是按照因果的先后顺序来整理过去的事实。”
C.作为政策指南,“(历史的预见性)部分地建立在其他相似事件类推的基础上。”
D.“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收集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概括。”
2018-01-05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共82篇(包括3篇阙文), 其中约 22篇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或引用《诗经》中的一些诗句,对阴阳灾异观点进行阐释。董仲舒的这一做法意在
A.宣扬《诗经》的思想文化价值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D.论证其儒学思想的合理性
7 . 下表是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注: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百分比。对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业别百分比业别百分比
木材产品95.1衣服83.2
金属产品32.6橡胶、皮件73.6
电器用具11.4食品、饮料、烟叶90.3
交通运转设备91.8纸张印刷70.6
石器陶器78.5其他92.6
化学品37.4全部工业70.2
A.经济的近代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B.政府对民族工业未予以政策支持
C.轻重工业比例明显处于失衡状态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2020-12-15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经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2017-12-12更新 | 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  )
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
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2020-06-22更新 | 379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供养庞大的军队,南宋政府要求农民将谷物出售给官仓,以纸币作为报酬。蒙古灭金后,纸币价值暴跌。宰相郑清之提出每亩田地加征一缗会子(纸钞)国赋,以减少流通货币中纸币的数量,在官僚们的强烈反对下无果而终。1263年,新任宰相贾似道试图改变谷物的售卖方式以稳定粮食价格,施行公田法:国家将从拥有500亩以上田地的私人手中收购农地,收购价格由土地正常出售时的价格而定;将这些农地转为公田,重新分配给无地农民;官员根据官阶大小重新分得土地。这一措施在理宗和度宗的大力支持下施行了12年。1275年,贾似道因无力抵御蒙古入侵被谢太皇太后解职,继任者陈宜中立即废除公田法。次年,蒙古人占领杭州。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贾似道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似道改革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