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66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朱熹说:“遇事触物,皆撞着这个道理:事君便遇忠,事亲便遇孝,居处便恭,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亟须重塑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B.以伦理道德规范人的日常行为
C.通过内心反省实现个人的价值D.不同身份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2022-05-26更新 | 1183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学者著作观点
龚书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纵横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英勇反抗斗争的组成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
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之间有着继承关系,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扫荡予以清政府的沉重打击,就不可能取得推翻清王朝,结束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的巨大成就
张连起《论清末国策转移的背景和目的》没有清末新政的实行,就不会有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章开沅《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纲领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1975年出土的共王时期(公元前922-前900年)的卫盉铭文载,在司徒、司马、司空三有司主持的矩伯与裘卫的交易仪式上,矩伯以“十田”土地换取了裘卫价值“八十朋”的玉璋;传世的共王时期的格伯簋铭文载,格伯曾以四匹“良马”换取了佣生的“卅田”。据此可知,当时的西周
A.贵族土地私有制确立B.土地所有权下移
C.分封宗法制走向瓦解D.礼乐制度较完善
2022-04-25更新 | 44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徽宗时,交子恶性膨胀,朝廷强行把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并改称“钱引”。钱引大量发行,其价值不断下降。四川地方政府允许百姓用钱引购买白绢和缴纳各种赋税。至南宋理宗时用会子收兑钱引,钱引共流通约150年。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经济的发展动荡不定B.纸币的信用稳定难以维持
C.商品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D.地方割据影响货币的流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松江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时称“松江棉布,衣被天下”。棉纺织业内部显现出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明中叶之后苏松地区大量棉业市镇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受到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的新兴因子发展缓慢。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17世纪初开始,产自印度、中国等国的印花棉布大量进入英国市场。到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到其进口总额的60%—70%。起初,棉布进入英国市场用于制作地毯、窗帘、挂毯等装饰品。后来,印花棉布逐渐被英国人喜爱,成为最时尚的服饰材料。1719年,一个作者这样描述英国人的服饰:“所有卑微的人,包括奴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由于毛纺织商人不断向议会请愿,从17世纪末期开始,议会多次通过法案,禁止从印度、中国等国进口印花棉布,并严禁使用彩色印花棉布,但收效甚微。议会没能有效地抑制英国人消费棉布的热潮,也不能有效阻止毛纺织业的衰退,反而进一步刺激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英国本土仿制印度棉布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1805~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总产出及出口和国内消费所占的比例

年份棉纺织品总值
(百万镑)
出口商品国内消费商品
价值
(百万镑)
比重
(%)
价值
(百万镑)
比重
(%)
1805~180718.912.566.16.433.9
1811~181328.317.461.510.938.5
1824~182633.117.452.615.747.4
1834~183644.622.450.222.249.8
1844~184646.725.855.220.944.8

——摘编自普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明时期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18世纪棉布的进口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05~1846年间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2022-04-19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社会主义道路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四运动”前后,墨学研究一时称盛,陈独秀将墨学奉为国粹,称赞“墨氏兼爱……诚人类最高之理想”,鲁迅在《非攻》《铸剑》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墨家英雄人物;共产主义者蔡和森试图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西学中的平等思想融合起来。这一时期的墨学复兴思潮
A.根源于科学精神的觉醒B.迎合了构建新文化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C.冲击了儒家传统义利观D.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共产主义的早期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5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明代以来,戏曲的特征之一是“传奇以表异”。从明清戏曲“尚奇”来看,戏曲之“奇、美”既出人意表,又在人情物理之中。戏曲“不奇不传”,“奇”成为明清戏曲的特点。这种“尚奇”之风的出现
A.推动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B.推动了京剧艺术发展到顶峰
C.动摇了传统理学的社会地位D.根源是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