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2021高一·全国·课前预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下表所示为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一些人物典故及其简介。这些典故反映出东晋
典故涉及人物简介
“王右军”王羲之王羲之系琅琊王氏子弟,凭借王氏在东晋王朝的影响力,曾出任右军将军
“寄奴(小儿)”刘裕刘裕出身寒微,幼年丧母后,寄居在舅家,小名唤“寄奴”,东晋末年为将时,被同朝为官的宰相蔑称为“寄奴小儿”
A.军功集团左右朝政B.文学艺术较为繁荣
C.阶层流动相对顺畅D.士族政治影响深远
2021-10-12更新 | 890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下面属于该流派思想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法为本,法不阿贵”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 . 下表为1978~1986年农村劳动力从业人数统计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年份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作物种植业人数(万人)
197831348.525677.5
198032505.926672.6
198234533.326155.5
198436623.825496.9
198638782.425365.8

A.人口总量不断上涨B.农业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C.产业结构发展失调D.农村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表可知唐朝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7 . 下表是对1918-1920年工人罢工斗争概况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罢工原因年份
罢工原因191819191920
要求增加工资152361
反对劳动过重和恶劣待遇7712
爱国运动351
工会组织4

A.新型政党领导下工人运动的发展B.工人阶级政治斗争意识逐渐增强
C.罢工是工人阶级主要的斗争方式D.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1-10-14更新 | 1482次组卷 | 59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是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几则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共同史实是
出处内容
《内阁小志》“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户部别立军需房,司官翁藻主之。于是袭其称,亦曰军需房,渐易为军机房,又以房为处”
《清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世宗亦尝谓:“准噶尔世济凶顽,心怀叵测……两路军机,朕筹算者久矣。其军需一应事宜,交与怡亲王、大学土密为办理”
《清世宗实录》“大学士等遵旨议奏,办理军机处密行事件,所需钤封印信……贮办理军机处,派员管理,并行知各省及西北两路军营”

A.军机处源自户部军需房B.军机大臣皆由满洲贵族充任
C.军机处只是个临时机构D.西北重大军务由军机处处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唐代前期宰相人数及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时期宰相人数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太宗263
唐高宗4113
武则天4020
唐玄宗2718

A.官员的入仕途径较单一B.宰相制度的变化较大
C.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D.科举制的发展不完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