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2 . 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出土的甲骨文献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一手史料。如图是一片刻有甲骨文的龟腹甲,它最有可能出土于哪个考古遗址中
A.河南二里头遗址B.陕西姜察遗址C.浙江良渚遗址D.河南殷墟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B.秉旨办事
C.具有决策权D.保密性强
5 .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设立了史料。史料的考试内容只有问义与试策两项,而且及第者待遇较高,能通一史即“同五经、三传例处分”,三史皆通则“特加奖擢”。这一做法意在
A.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B.发挥以史资政的功能
C.促进史学的良性发展D.简化科举取士的程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设宝钞提举司。洪武八年(1875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在民间金银不能通行于交易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枚铜币,贬值已经超过六倍。宣德时期,政府重申并加强了对民间使用白银的禁令。正统元年(6年),“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代替宝钞,弛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共不者乃用钱……”

——据《明史·食货志》整理

材料二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宣德、正统三个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导致白银货币地位变化的原因。
(2)写出材料二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的线条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3)对比《明史》,举例说明材料二土地买卖契约统计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价值。
2024-01-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C.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D.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8 . 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
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9 . 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读
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
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A.AB.BC.CD.D
10 .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该机构应该是
A.中书省B.都察院C.内阁D.军机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