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
(2)根据上述表格,编写20世纪第一个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简况(注明起讫时间)。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07-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黄浦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由此可以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是(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主体
2016-12-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黄浦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形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如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等。而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地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其中属江南的名气最大,几乎所有与江南相似的地方都被冠以“某某江南”,足见国人对江南的情有独钟。江南,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概念,而主要是文化经济上的地理概念。中国历代所指范围多有变化。

中国人为何如此偏爱江南,甚至延续千年至今不衰?事实上,江南的崛起源于它最重要的地理特征——多水,即江、河、湖、海,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依次把江南的五个城市(南京、扬州、杭州、苏州、上海)分别推向历史的巅峰,也推动了整个江南地区的发展。

江南的山水、人文、都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有机串联,形成一个文化整体,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中国人对“江南”的向往,反映的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认同,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认同。明清以后,“江南”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立足点,发挥着持续的文化影响力。

以下是根据网上相关文章整理而成的江南五大时代的表格:

名称时间(年)核心成因诗句或俗语
长江时代317-589南京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
运河时代605-907扬州大运河的开凿江南好风景 烟花三月下扬州
钱塘江时代1138-1276杭州南宋的定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太湖时代1368-1840苏州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衣被天下 诗意栖居
海洋时代1843-至今上海鸦片战争后的开埠冒险家的乐园 魔都
1.长江时代中的“六代帝王都”,指的是哪几个朝代?
2.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大运河两次开通相关的朝代有:(双选)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E.宋朝                           F.元朝
3.钱塘江时代,南宋为何能偏安江南近150年?
4.上海的开埠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单选)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望厦条约》D.《黄埔条约》
5.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江南五大时代的变迁?
2024-04-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中历、西历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的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
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
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
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
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
2023-04-12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0次组卷 | 112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图一魏晋时期汉人食用胡式烤肉图

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田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本纪》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不同民族间在文化交流上的特点。
2.从《魏书》记载中可以看出,促使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主观原因是(     
A.加强自己的统治   B.仰慕汉族文化   C.促进经济发展   D.加速民族交融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江南)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材料四     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丝锦布帛(bo)之饶,覆农天下。

——《宋书·孔季恭等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1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0次组卷 | 139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2020-12-28更新 | 27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问题:
(1)近代中国 “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2)请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嬗变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社会向现代的转型。
2020-03-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
(1)主题_________________
名称重大事件背景影响
(2)鸦片战争开创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中国的恶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相应变化。
(3)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列强坚船利炮的刺激;
(4)经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击后社会危机严重,清政府希望以改革方式实现自我拯救。

2020-03-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