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游击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11月7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当以“保持战斗力持久抗战”为重,欲指挥各战区“发动游击战争”。1938年初汪精卫称:“若没有精锐的部队和有生产能力的民众,游击战就必然会‘游而不击’”。年底,汪精卫投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①蒋介石书写日记当日,或听闻日军部队逼近陪都重庆的消息………………(      )
②汪精卫的表态足以证明他对叛国投敌一事早已有多年的预谋………………(      )
③蒋介石和汪精卫都认为发动游击战争应当是抗日的有效手段………………(      )
④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国民党内部各派便呈现矛盾重重的态势………………(      )

材料二 1939年,国民党方面诬称:“共产党口是心非,游而不击”。1940年蒋介石在“全国军以上参谋长会议”上污蔑第十八集团军“游而不击、袭击友军、包庇叛军”。

(2)下列史实能有力驳斥材料二中所谓中共“游而不击”言论的有(       )(双选)
A.台儿庄大捷的胜利B.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在华日军大半兵力
C.远征军的入缅作战D.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据点

材料三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到:“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1940年, 朱德报告自1937年以来,八路军参战9625次,毙伤日军129445名,毙伤伪军38905名。(八路军)伤11万余人,亡3.6万余人。

(3)立足中共立场,材料三能从哪两方面驳斥中共“游而不击”的错误言论?

材料四 1937年10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红色拿破仑在后方袭击日本军队》。次年8月,《华盛顿邮报》刊登美联社题为《游击队在敌后占据了大片区域》的报道,12月,“英国第三大报”《曼彻斯特卫报》发表文章《华北:八路军游击战的巧妙政治战略》。

材料五 1938年9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报告:“随着占领区的扩大和兵力的减少,敌人游击活动逐渐活跃……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战犯冈村宁次在回忆中称其在华北时“周围几乎到处都有共军活动”。

(4)对驳斥中共“游而不击”的错误言论,材料四、五又提供了哪两方面的佐证?
(5)综合上述材料,从战时与战后两个层面,说明游击战策略对于中共在抗战中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意义。
2024-04-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2 . 革命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邹容(1885—1905年)十六岁时,其舅以谭嗣同为例告诫邹容“中国之弱,仍是天运盛衰之理”,但他却回应“仁义所在,虽粉身碎骨不计,乃人之义务也”。

(1)根据材料一中信息,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单选)
A.少年邹容志在科举B.邹容之舅笃信孔孟
C.民国政府鼓励革命D.戊戌变法影响甚大

材料二 1902年邹容赴日留学,因与清廷驻日官员冲突,邹容携人“排闼(撞门)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次年,其所撰《革命军》问世,开篇即称欲使“黄帝子孙皆华盛顿”。但其笔下的“皇汉民族”在外族入关后便称“顺民”;“联军破北京,称某某国顺民”;香港人更“立维多利亚纪念碑”。

(2)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支攻破北京的“联军”,分别是_____联军和_____联军。
(3)结合时局推测,邹容写“皇汉民族”之事,意在(       )(双选)
A.反思国民心理B.实现改良目标C.终结科举制度D.呼吁民众觉醒

材料三 据统计《革命军》问世后不久即销售110万册,孙中山阅后称其功效“不可胜量”,并在改组兴中会期间确定“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以记邹容之功”。1912年,孙中山批示邹容“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

(4)根据材料二、三,写出孙中山追授邹容大将军衔的理由。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要求上海租界逮捕章秉麟、邹容等人,因挚友蒙难,邹容自投捕房,后病死狱中。然1929年,国民党浙江政府开设“革命纪念馆”,竟将邹容事迹列入“落伍者的丑史”展区。鲁迅听闻此事后立即为邹容辩护。现今邹容墓仍矗立于徐汇区华泾镇。

(5)综合上述材料,从立场、性格、经历、贡献的角度评述邹容的生平。
2024-04-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3 . 史界新说

《联经中国史》共九卷,每卷“标题”所注之“副标题”彰显了史家对这一时代的认识。

(1)据下表提示,填入适当选项,使“标题”与“副标题”相对应。(填涂字母)
卷目标题副标题
第一卷上古史
第三卷华丽的贵族时代
第四卷隋唐五代史
第五卷传统的延续与变迁
第六卷
第七卷明史多元转型的华夏再造
第九卷近代史跨国交织下的帝国命运
A.多族群视角的古代文明B.宋史C.魏晋南北朝史
D.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E.辽金元史F.北南角力中的新秩序

(2)判断表中缺失的第二、第八卷当是(       )(双选)
A.秦汉史B.清史C.中华民国史D.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下列史事,能佐证表格中“民族交融的世界帝国”影响力的有(       )(双选)
A.四大发明此时传至西方B.西方教士来华传授西学
C.古代日本多次遣使来华D.越南科举制度效法中国

(4)举例说明第七、九卷中明代社会的“多元转型”及近代中国如何受到了“跨国交织”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75次组卷 | 64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画中人

材料一:马星驰,回族,民国漫画家。18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8岁离家后,在南京、上海以卖画为生,21岁孑身赴粤。

(1)判断下列对马星驰21岁前人生经历的推论,合理的填涂A,不合理的填涂B。
①马星驰年幼时,周围人说起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成立的消息(     )
②马星驰可能目睹了清末的改革,痛感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
③因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痛心疾首的马星驰孑身赴粤投身革命(     )

材料二:赴粤后的马星驰,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十余年,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漫画创作,以下是其代表作品:

(2)就画面内容看,马星驰在回国后,关注的主要领域当是(     )(三选)
A.列强侵略中国之手段B.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C.乱象丛生的民国政坛
D.民众日常的衣食住行E.民间疾苦及斗争成效F.各路军阀的军事实力

材料三:1925年前后,马星驰因绘制了一幅题为《国联靠不住》的漫画而遭到当局通缉,他不得不逃离上海,辗转回到家乡济宁。

(3)观乎后事,马星驰对国际联盟(国联)的评价可谓“一语成谶”。结合所学,指出国联“靠不住”的表现及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物身份、立场与经历的角度简要评述马星驰。
2024-01-12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农具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
2023-11-27更新 | 173次组卷 | 49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记·商君列传》中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了旧贵族C.革除陈规陋习D.强化社会控制
2023-10-17更新 | 98次组卷 | 105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江村大墓”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   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   印证霸陵


   

材料四   (“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在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对汉初时代特征的印证。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9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刺史制C.察举制D.科举制
10 .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很迅速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D.出现雇佣劳动生产方式
2023-01-14更新 | 98次组卷 | 29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