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是(     
A.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招致保守意见膨胀
C.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趋于加剧D.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割据势力的入侵
2023-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③实现了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④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7-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 国家庶务殷繁,亦有不便宣露于众者。”“ 皆本人封达朕前。朕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 乾隆帝在此评述的是(     
A.宰相制度B.内阁制度C.奏折制度D.军机处
4 .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评析,较为合理的是
①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②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③两种制度都采用自上而下方式选拔人才
④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一定的公平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信息,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1976—1978年,我国形成了出国考察潮。下表摘录了部分考察人员的感触,以及回国汇报时领导人的表态。

考察团摘录
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我们的一个省市,比欧洲一些国家还大,可是省市管理经济的权限却很小。(谷牧)
从战略形势看,我们要搞快点。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可以说都看了。引进什么,从哪个国家引选,应当拍板了!不要光议论了!(聂荣臻)
赴英国考察团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王震)
赴南斯拉夫考察团过去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些同志,把斯大林时期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做是唯一的模式,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路上都是站不住的。(李一氓)
赴日本考察团邓小平坐上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经济要搞好,首先是企业要搞好,要扩大企业自主权。(李先念)

——据刘艳红《1976—1978年出国考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等整理


围绕上述人员的所见与所思,结合所学,对1976—1978年的出国考察潮予以评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近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这一时期,我国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打击分裂势力与反击外来侵略相结合的新特点。下列关于中俄《尼布楚条约》评述正确的是
①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为中国谈判和签约创造条件
②谈判正值噶尔丹引兵内犯,中国作出重大让步
③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④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签约
A.①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4-07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安吉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8 . 古往今来,“经世”(治理国事)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特质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材料三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代表及其经济思想

知识分子代表魏源(传统士大夫,近代初期改革派思想家)郑观应(从事洋务、自创企业、撰书立说)严复(早年留学英国,翻译亚当·斯密的《原富》等大量西方著作)
经济思想“语今日(鸦片战争后)缓本急标(同“末”)之法,则货先于食”。“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要使国家富强,就要“利民”,“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五卷)》


(1)孟子主张君王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述近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求“富强”在经济思想方面的认识轨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揭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国家求“富强”所显示出的精神特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主张废除中医的领袖人物余云岫(余岩)撰著《灵素商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其后又持续著文力倡西医学、力主废除中医。思想文化界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等,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时,也都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中的庸医与迷信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

深研中医的文化学者杜亚泉著文回应,主张中西医相互借鉴,以中华文明融汇外来文明。中医名家如陆士谔、陆渊雷、杨则民等,开始持续著书立说,回应挑战,主张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中西医药并存。

——摘编自张可荣李艳飞《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存废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对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此“政权结构”中的“十省”
A.属“都省”派出的司法机构B.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郡、县
C.地方可更改赋税征收制度D.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
2021-06-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