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诗经》某部分内容,朱熹评述其“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者也。”朱熹所评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诗经》中的
A.《国风》B.《大雅》C.《周颂》D.《九歌》
2 . 《中华文明史》在评述某一朝代的官僚制度时,写道:“(其)对于效率与制衡的追求,并非体现于运作流程的分割与制约;而基本上是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一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这一朝代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2018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4 . 对于中国古代某- -朝代的政权结构形式,有学者评述道:“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十省官吏“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一“政权结构”中的“十省”
①属于“都省”直辖的行政区域               ②管辖范围包括西藏、四川、青海等
③行使权力时受“都省”的节制             ④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论及近代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条款,有学者评述说:“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使他们与中国贸易伙伴往来时有明显的优势。”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条款”是
A.协定关税权B.居住及租地权
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2021-06-07更新 | 555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
(2)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史记》中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对“秦”制的继承与发展情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太祖时期大量奏章直接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8 .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某类企业时指出:“这一类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该学者评述的“这一类企业”是
A.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工场B.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工业
C.实业家创办的民族工业D.近代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9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平,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宝贵。”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2020-10-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