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树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伟大实践;是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伟大尝试,为党在全国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积累了宝贵经验。”该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①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政府   ②规定政权应属于工人、农民等劳苦民众
③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   ④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培养“通解外国言语之人”,以“救目前之急”,于是清政府创建了京师同文馆。在建设近代军事工业过程中,奕䜣等人认为“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从中悟出语言文字仅是皮毛,实乃“西学”之末,远远不足以应对涉外事务。他们建议“采西学”,探得“西人制器之法”,方为“中国自强之道”。奕䜣于1867年上奏请设天文算学馆,试图利用“天文”、“算学”这两个在传统学术里还有一点地位的名目,将“西学”课程融入京师同文馆课程体系。

——摘编自赵鲁平《晚清时期三所同文馆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京师同文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2024-03-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一)历史试题
3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4 . 学者在评述某一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时说,“无论是中原农业区的省、路、府(州)、县的四级制,还是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使、司’机构,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边疆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该王朝是(     
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
2023-12-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这主要反映出西晋时期(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B.宗法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强化
C.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D.取消了依据德才选官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
7 .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这一切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发的:一方面是由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学习西方、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估中国的传统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企望。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各用一例说明“五四”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文化倾向。
(2)材料二中的“两方面因素”分别促发了什么运动?结合相关史实,简述这些运动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
2019-12-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05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8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慈溪市慈中书院高三第八周文科综合练习历史试卷
10 . “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材料评述的事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是(     
A.为后来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招致保守意见膨胀
C.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趋于加剧D.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割据势力的入侵
2023-01-0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