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198512月深圳蛇口工业区电脑公司部分职工工资表。表格反映了当时(    

职工

工资

应发工资

基本

职务

浮动

应付

独生子女

工贴

合计

77

64

60

201

12

213

123

133

90

346

5

12

363

93.5

84

60

237.5

12

249.5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就
C.“大锅饭”式分配方式逐渐被打破
D.现代企业制度得到发展
2 . 下表是日本在“关东州”公学堂高等科语言课程设置及每周授课时数,下列表述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科目第一学年
程度课时数
满语日常须知的文字及近易的普通文的读法、写法、讲法、作文7
日本语普通的会话、阅读、写法、造句作文7

A.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B.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C.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D.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
2021-03-02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口号一直是我国的独创,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有特点的口号,这些口号或反映时代特点,或激励人。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口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孔家店”,“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枪杆子中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坚持抗战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表格中选取相成(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2-3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或退出官僚队伍。如表是有记录的东汉“诈病官员”人数统计,表格数据体现了(     
时期“诈病官员”人数任职区域“诈病官员”人数
东汉前期(光武至和帝)30地方44
东汉后期(殇帝至献帝)91中央84
(注:部分官员任中央官与地方官期间均出现诈病现象)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D.黄老之学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5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以下表格是学者对于民族主义的解释。

   

          

汉斯·科恩

民族主义者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

安东尼·史密斯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

爱德华·卡尔

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民族主义以民族特色看待人类活动。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或者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2023-03-03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虞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重要文章一览表


——摘编自何《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


从表格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020-07-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列为20世纪20年代广东和两湖地区农会会员数字统计表摘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表格数字的变化,反映北伐战争(        )
省份1926年6月1927年6月
会员人数(人)占全国百分比(%)会员人数(人)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64,776666.0%70,00007.6%
湖南3,81503.9%451,714049.4%
湖北41200.4%250,26003%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导致了广东扶农政策的失败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促使了农运地域格局的变化
2020-01-18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