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是1931年9月24日和25日,《中央日报》报道内容节选。这些报道旨在(     
《中央告诫同胞团结御侮国联理事会主张公道》“我国在国际方面,渐趋有利”
《国联决议日本撤军》日本代表在会上“面色灰白,状殊疲乏吸雪茄”,国联“申请避免扩大形势,并要求日本即将军队撤退至原地”
《各国不满日本暴行》“英报主张国联干涉”“美国政府深刻注意”“法国激烈反对”
《国联劝告撤兵后日内阁急思转圜》日本“政府现正考虑国联来文,预料日内即将答复,声明日本愿撤兵至区
域”,并称“国联秘书处今日宣布,行政院将再召特别会,讨论满洲事件”
A.转移国内的舆论焦点B.凸显国民党在国际上的地位
C.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
2024-04-1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今我国四种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起步发展观
1949~1956
政治发展观
19571977
经济发展观
1978~2002
科学发展观
2003年~至今
发展目标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治基础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工农业总产值国家政局稳定人均GDP人均GNH*
发展途径增长优先政治斗争优先生产力优先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重点重工业政治意识领域民用工业农业着力民生改善
发展方式外延式粗放型阶级斗争外延式粗放型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式积累优先政治挂帅积累消费并举科学发展
发展动力生产关系革命抓革命促经济经济改革与开放人对幸福的追求
发展态势不切实际快速政治表面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层面单一经济政治生活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文明建设
区域发展全国一起发展全国人民革命东部带动西部东西兼顾协调
发展结果经济初步恢复经济衰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显著

*注;人均GNH是称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国民幸福指数。

——摘编自罗建文《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观演变特征与启示》

提取上表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3 . 如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稻米粟米黍米
颗粒数14768138832248
千粒重(克)1627
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
粒数占比47.8%44.9%7.3%
重量占比84.5%9.9%5.6%
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
C.古代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月)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某一政治报告的部分内容。该政治报告(     

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不许中途妥协

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

动员一切力量,配合同盟国,彻底打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国际和平

A.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总方针B.肯定了持久战的重要指导作用
C.决定要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D.对民族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多次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及中原地区的汉族向四方扩散,才逐步汇合了长城内外的农牧两大统一体。又经过各民族流动、混杂……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在的民族实体,并取得大一统的格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88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个或整体)。(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7 . 南宋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明显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D.传统经济结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战国时期,秦国推行军功食邑制,规定有军功者可根据爵位得到封户不等的封地,成为封君。此类封君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与治民权,仅享有封邑租税。这一制度(     
A.增加了财政收入B.加速了社会转型C.维护了贵族特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度量衡法》,确定中国的度量衡以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市用制为辅制,规定“凡有关度量衡之事除私人买卖交易得暂行市用制外,均应用标准制”。 该法还规定,规划度量衡事宜由工商部设立的全国度量衡局掌理,各省及各特别市设度量衡检定所处理检定事宜。工商部制定《全国度量衡划一程序》,宣布自1930年1月1日起施行《度量衡法》。依据各区域交通及经济发展情况,工商部把统一全国度量衡的程序分成三批推行。到1936年6月,除新疆、蒙古、西藏外,公用度量衡已大部统一于新制,民用、租界及外商等也渐用新制。

——摘编自刘克祥等《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度量衡的作用。
2024-04-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49年2月,华中工委开会决定抽调干部集中培训,为苏南、松江、苏州、常州等地委配备好主要干部。华北选调南下干部报名条件是“第一年轻,第二有一定文化知识,第三最好是共产党员,没有孩子的女同志也可以报名”。这反映了中共(     
A.阶级基础的不断扩大B.干部政策适应革命形势变化
C.重视干部专业化建设D.干部数量不足问题日益突出
2024-04-01更新 | 566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