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道光时期是中国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对道光时期中国经济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是认识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一个起点。

何为“道光萧条”中国在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因为此衰退始于道光时期,学者吴承明称之为“道光萧条”
“道光萧条”与19世纪中国经济衰退美国学者麦迪森研究发现,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而1820年代正是道光朝前期
“道光萧条”在江南“道光萧条”清楚地表现在江南:首先,田价大幅下落;其次,农业产量降低而成本居高不下。....它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引发太平天国运动
“癸未大水”导致“道光萧条”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19世纪初期的气候剧变

——摘编自李伯重《“道光萧条”与“癸未大水”—经济衰退、气候剧变及19世纪的危机在松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道光萧条”现象(部分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2-1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图甲 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

图甲、图乙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说明从图甲到图乙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简析其原因。(要求:明确角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11-0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实际上,农民的这些误解是有几分道理的,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政府”。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埃(我)政府”的理解也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苏维埃依然能够立得住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围绕“中国革命道路”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并且得到了三菱、东芝、马自达、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这本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了以下表述:“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日本肆意篡改历史的反动逆流,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摘编自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和有关报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自拟论题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5 .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经一度出现过粮食紧缺的严重危机。那里地形复杂,远望去是一目平坦,但实际却是沟壑纵横;很多地方仍然采用原始的生产农具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而且缺少农业水利设施。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边区政府没有一个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生活艰苦,粮食紧缺严重。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发展农业生产,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等等,逐步解决了粮食紧缺的问题。

——据齐文娟《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问题研究》整理

材料二   1971年春,在湖南省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省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2年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上,杂交水稻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73年,袁隆平领导的科研小组终于试种籼型杂交水稻成……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全部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中国政府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陕甘宁边区粮食紧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杂交水稻成功研制的原因?说明杂交水稻推广的意义?
2021-07-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61年至1908年,慈禧太后掌握清王朝最高领导权。

时期态度出处
洋务运动洋务动动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报经慈禧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慈禧太后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方案,是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慈禧太后更是心中无数,因而进展缓慢,远远赶不上形势发展。同上
维新变法慈禧太后允许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些要员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也默许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吴仁明《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1898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
清末新政1903年,慈禧太后批准废除科举制。当立宪派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时,也得到慈禧的积极回应。杜以同等《论慈禧的改革与守旧》
1905年,慈禧大后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西方各国宪政。19067月,慈禧太后宣布仿行宪政,开始预备立宪,其目的主要是维护清王朝的皇权统治。李细珠《一个人与一个时代—论慈禧太后及其统治的是非功过》
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就慈禧太后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功与过,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从中国的力量对比来看,我国政府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平。为了使双方作出让步,国民党必须建立自己的议会,这样,中国政府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中国的政府,各党派才能在政府的宪法范围内发挥作用。这些条件一项也未实现。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

——摘编自【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奇逊关于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认识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8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目标

(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

(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06-09更新 | 530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国维(1877-1927年)研治历史学起始于民国建立之后。他凭借其古文字学、古音韵学等方面的特长,率先利用罗振玉提供的甲骨文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在考订古文献和古代史实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实生活中的王国维在民国建立后不肯剪掉头上的辫子,表明其不承认中华民国而忠于清室的立场,即使清帝逊位被逐出故宫,仍愚忠不改。《殷周制度论》是王国维的经典论著,叙述了五帝至殷周的历史,注重从地域上加以区别夏商文化略同之原因,而周代则与之不同之原因。指出:“故而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摘编自乔治忠《学界对王国维、钱穆、陈寅恪、雷海宗等史学家的片面赞誉,误导后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赞成或反对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
2021-04-16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   我们的祖国,山川壮美。很多山脉、河流、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军事价值,同时也屡屡进入文学艺术中,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如,提到阴山,我们会想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也会想到“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提到江南,我们会想到“杏花春雨”;一曲《黄河大合唱》更是激发热血的中华儿女投入到全民族抗战之中。


请结合一个你所熟悉的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地理概念,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其成为特定文化符号的原因。(要求:地理概念可以是山脉、河流,也可以是地区等,可以选择材料提供的地理概念。请先说明该地理概念的文化象征意义,再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1-03-15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