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新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其实践内容极为丰富,其经验启示十分宝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六大特点:一是始终坚决捍卫和有序拓展国家利益;二是始终追求和平外交政策,探索和平发展道路;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伸张国际正义和履行国际责任三位一体;四是坚持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是外交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目标明确,涉台、涉藏、涉疆外交地位突出;六是新中国外交逐步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外交制度、决策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和完善。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近代以来我国部分学者关于“救亡”与“启蒙”关系的认识

学者

认识

李泽厚

中国近代史是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中国近代思想和活动的主流是由知识分子带头,从爱国救亡而转向革命的,民族自尊和爱国义愤压倒了一切,启蒙工作则进行的很差。

金冲及

一次救亡运动的高潮,总是能有力地唤起或促进一次伟大启蒙运动的到来……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李建权

在近代中国,由爱国而唤起启蒙,由启蒙而促进救国。救亡与启蒙的密不可分,正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鲜明特征。

高玉

救亡与启蒙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共生的,不可能有救亡启蒙而没有救亡实践,或者只有救亡实践而没有救亡启蒙。

                                        ——摘编自王勤瑶《改革开放四十年救亡启蒙关系探赜》


根据材料,围绕“救亡”与“启蒙”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前中期(1368——1550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饱受货币匮乏的困扰,这不仅导致社会长期的低物价和低工资,并使国家财政以实物租税为主。随着美洲和日本白银的不断输入,中国经济有了白银这一能被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易者共同接受的交换媒介,国内长途贸易的规模和贸易种类不断增加。在海外白银输入刺激下的国内市场得到持续发展,并没有因为明清政权交替而中断。1684年,清政府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鼓励民间商人出海贸易。海外白银通过对外贸易大量涌入中国,促进了国内跨地域的长途贸易经济增长,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摘编自和文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大分流视野下的中国明清经济史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白银与明清经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持论有据。)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是一场连续的、递进的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据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封建贵族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佃户受地主束缚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社会出现。

其二,封建贵族专政的特权被削弱,科举制度的公平、开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加强了平民参与政治、受教育的权利。

其三,产生了新兴市民阶层,城市格局中封闭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业区)与坊(居民区)之间相互区分、隔离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各种商店沿街开设,居民区与商业区相混杂,连成一片。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宋代都城汴京川流不息的人群、繁盛的商业活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及风土人情,再现了宋代都城一片繁华的城市风貌。

——摘编自戴雨薇《宋元时期瓦子勾栏乐人群体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任意一条宋代社会变革的表现,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进入中国近代,思想家们主要讨论的是社会政治问题。“爱国—救亡—独立”是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主流。大不列颠的大炮轰开了紫禁城古老而又厚重的大门以后,中国进入了灾难深重的时代,这是一个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像雷电奔驰般进行着。在一个亟须为国家与民族解除忧患的时代里,燃眉之急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使得思想家们无暇顾及,而把精力投入紧迫的社会政治研究与实践中去,进而各种思潮博弈开始。

——摘编自刘如梅、张韬《近代中国特殊国情下的思想博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思想家的社会政治研究与实践”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这些地区就是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如图中的①②分别为明朝初年和明成祖之后的“核心区”。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围绕材料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0更新 | 39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3-09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A)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是19271977年关于南昌起义的部分评论。

时间评价
1927102中共中央致广东省委函:“日内迭接各方报告,知道前敌溃败的情形”,叶、贺军队这次的失败是“由南昌起义一开始即没有坚决处置敌人,一直到夺取潮汕,处处予敌人以聚集军力合而谋我的机会,实为失败的主因”。
19271015张太雷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八一事件的失败,很明白的(地)告诉我们单纯的军事投机,没有唤起广大农民,必然会失败”。
1928711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称,“南昌武装起义——这是以武装力量保持革命胜利的尝试,其结果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敌人力量太大,同时也与指导机关的策略失误有关,这次起义属于反对国民党中央的军事行动,是对的。
19619周恩来说,“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共产)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先后在上海、南昌、广州搞了三次,都失败了。还没有认识到要搞农村起义”。
19278学者冯建辉撰文指出,“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光荣的革命业绩”,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起义军主力遭到失败,但是,革命前进道路上的暂时挫折,丝毫也贬低不了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它以自己辉煌的业绩,继往开来”。

——摘编自刘小花、陈洪模《对南昌起义成败评价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3-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