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材料二   2023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当地市民在活动现场通过书法、剪纸和工艺品展示等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李奥《中国文化绽放塔什干》

材料三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参会。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安史之乱后,吐蕃贵族乘虚攻占河西、陇右,民众“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嬴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人民日夜思归唐朝。唐后期由于吐蕃灾荒连年,内乱不断,唐朝乘机收复了部分失地。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领沙州(敦煌)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此后一二年间,张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收复甘(张掖)、肃(酒泉)二州。五年正月,宣宗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八月,张议潮兄张议潭入朝,献上十一州图籍。宣宗遂于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不久,加授左仆射。张议潮加强战备,兼之富有军事才干,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懿宗咸通二年(861),议潮率蕃汉兵七千人收复凉州(武威);八年,议潮入朝长安,诏授司徒、右神武大将军。张议潮还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灌溉,“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河西人民赞曰:“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收复河西地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黄河下游堤防失修,决口频繁。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遍历河干,广咨博询,求贤才之硕画,访谙练之老成”。他主张从全局出发,将黄河、淮河、运河三者进行综合治理,并指出:“用水刷沙,虽为治河不易之策,然河身淤土有新旧之不同……五年以前之久淤……冲刷甚难,故必须设法疏浚也。”主要措施是坚筑堤防、蓄清刷浑、河运分离。由于治河经费紧缺,靳辅预支数个省份康熙二十年正税的十分之一、并允诺“以淮扬水涸之后溜出田地的屯田收入及商船货物缴纳的商税补还”。经治理,黄河安澜十余年,之后又连年决溢。

——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等

材料二   清末民初以来,原有黄河治理体系逐渐解体,黄河水患频发。1913年,濮阳双合岭决口,当时北京政府着力进攻南方革命力量,无暇顾及,导致灾情不断扩大,拖延两年才完全堵复。1921年,《大公报》报道:“黄河上下游近来迭次决口,被水区域益形扩大,加以款项支绌,河工经费不能尽力筹拔,因之河防设施多有未周。”193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李仪祉提出了黄河治本思想,强调黄河治理要上中下游并重,防洪与航运、水电、灌溉兼顾,还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治河策略。但由于主管机关职权不定,治理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摘编自苏全有等《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考察黄河并提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99年,江泽民强调黄河治理开发应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19年,习近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黄河流域的治理开发步入新征途。

——摘编自邓生菊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靳辅治理黄河的特点并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黄河治理成效不佳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黄河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2024-04-10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计然,春秋末年倡导贸易理论的著名人物,他认为农业年成的好坏跟岁星运行一样有规律,每十二年中,六年是丰年、六年是荒年,其中一年是大饥荒在经济理论上,计然认为,对天时变化的规律能够做出判断,就必须遵循。能够依据客观规律对商情做出判断,就该预作储备。他主张当某些物资货源充足而价格便宜时,预先大量储备,待市场上货源匮乏而价格上涨时抛售。他说“早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这种“待乏”的贸易原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他还相应制定了一些套经商方法:储藏的货物须妥为保藏勿使损坏,叫做“务完物”;收购和出售商品必须掌握适当时机,不能错过机会;商品和资金都必须周转迅速,计然还主张各国设立官市干预经济。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计然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计然的思想。
2024-04-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思巴(12351280),生于吐蕃贵族之家,跟从伯父高僧萨班学习,精通藏传佛教经典八思巴是尊称,意为“圣者”。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吐蕃引起震动。1244年,八思巴跟随萨班北上凉州会盟,吐蕃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1251年,萨班去世。八思巴继为藏传佛教萨斯迦派首领。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备受崇敬。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至元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吐蕃十三万户指定为其供养地。十一年,八思巴祝贺元军攻克南宋诸城,劝戒行善止杀。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著作。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八思巴的历史功绩。
2024-03-15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凉官员祠部郎中史暠对曰:“今取士拔才,必先弓马,文章学艺为无用之条。非所以来远人,垂不朽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宜建学校,开庠序,选耆德硕儒以训胄子。”利鹿孤善之。

---摘编自《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知》

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缗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从尔以来,遵用无改。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至于选举,铨为首格。

—摘编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营东西宫。

—摘编自《晋书·石勒载记》

材料二   唐太宗对那些已被打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贵族及平民,放弃了一味残酷镇压掠夺财货,使之沦为奴婢的传统民族压迫方式。他做出了超越前人的业绩,能够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族,加以安置。唐太宗也从隋亡的历史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具体办法是以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在本国内有自主权,对唐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的义务,谓之“羁縻州”,又在其间设了都护府,成为边庭与唐中间的纽带,代表唐行使主权,管理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 这样既不失之控制,又有一些“自治”的权力。 唐政权与北部少数民族政权间开辟了“参天可汗道”,这条大驿道的开通,无疑为各族带来了大大的便利,极大裨益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摘编自高守成《试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2024-02-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爆发前后,英国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英国避免卷入国共内战,军事上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规模有限的合作,并尝试与中共各层级领导人进行接触。中共方面愿意与英国建立联系,并将美英区别对待。1948年底,随着三大战役的进行,英国正式确立“一只脚踏入”的对华政策。渡江战役后,英国议会各党派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政权将予以事实承认的共识。1949628日,《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中国共产党向外界表明,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愿与世界各国在平等的前提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不会在短时间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

······英国进一步明晰,中国“一边倒”政策也不意味着中国会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考虑在适当时刻承认新中国。19491014日,广州的解放,解放军兵临香港,这使得英国意识到应加快承认新中国的步伐。毛泽东对苏联的访问一定程度上促使英国在19501月承认新中国,同时推动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国民党当局最终没能阻止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至此英国与国民党当局的关系基本走向破裂。之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瑞典、瑞士、挪威、丹麦等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得以稳定。到1970年代双方抓住机遇,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摘编自郭元博《1949年前后英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变化与国民党当局应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前后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英两国关系的变化。
2024-03-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应星(1587-1666),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他生于文风极盛的南昌府,出生时,家族日益没落,自幼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他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青年时代已熟读经史及百家书,又能独立思考。同时,他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主要代表作,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这部著作注重理论阐述,不单是技术描述,它的编次先后顺序是将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17世纪,此书传入日本,刺激了“开物之学”在日本的兴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应星治学的特点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