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北宋中后期,南方官员在政坛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江西出身的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多为一时政坛巨擘,且留名后世。这反映出(     
A.江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南方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C.朝廷科举重视诗词水平D.政治重心转移影响官员出身
2024-06-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6年,上海格致书院建成,以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近代科学)”为办学主旨。书院创立新式考课制度,考课命题登载于《申报》,下表所示为考课命题分类统计。
格致书院考课命题分类统计 (1886—1894年)

考课命题类别

题数

格致:格致概说、格致分支学科(天文、物理、化学、医学、测绘等)

24

语文

2

教育与人才

13

富强治术:工业、轮船铁路、商贸利权、邮政、农产水利、社会福利

33

军事防务: 边防、海军

7

政治:国际形势、议院

8

其他: 刑律、捐输、教务

5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上海格致书院考课制度命题导向(     
A.适应了富国强兵的时代需求B.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突破了国家人才培养的困境D.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红山文化出土的一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无底筒形器,基本形状和样式较为统一。有学者认为其与宗教活动或丧葬仪式有密切关系,是祭祀中将天、地、人联通在一起的重要媒介。也有学者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世界民族志的材料,推定其为乐器陶鼓。这种非日常实用性陶器的出现说明红山文化时期(       
A.贫富分化日益明显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社会分工趋向复杂D.原始农耕生产较发达
2024-06-0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6到18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西学东渐、东学西渐的大时代。晚明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为减少传教阻力,采用了“利玛窦规矩”--即尊重中国风俗的传教方式,如允许中国天主教徒保留传统的祭天祭祖的习俗,用汉语传播基督教,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博取中国人的好感等。由此可见(     
A.天朝上国观念制约中西交流B.西学东渐以自然科学为主
C.近代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D.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生机
2024-06-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6 . “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
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2024-05-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这一变化(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北方

3736652

866887

南方

3117624

15065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推动了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C.直接导致唐朝统治走向灭亡D.推动了国家赋税制度改革
2024-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5-29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民族国家的建构]

材料: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多半是先有国民权利平等意识的觉醒,后有人民主权的制度设计与鼓吹,再经过或急或缓的民权革命,才建立起来的。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新兴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已大不同于1718世纪西方民族国家先后生成之时。因此,当时开始广泛兴起并对东方民族产生刺激的,已经不再是民主主义,而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观点并进行探究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说明合理)
2024-05-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1862年,江汉关设立。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 外贸总额长期居全国第二。汉口“集中土货,运沪出口,收纳洋货,散消(销)内地。”由材料可知(     )

19世纪后期汉口码头情景:近处为木帆船,远处为蒸汽船
A.关税收入增长利于缓解财政危机B.西方殖民侵略日益深入中国内部
C.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引发时代变局D.清末新政效果显著推动外贸发展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