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2024高二下·北京·专题练习
1 . 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世界史(北京专用)
2 . 康有为利用中国古代《礼记·礼运》中的“大同”“小康”思想,又吸取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写成《大同书》。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的《大同书》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而共产党找到了,这就是‘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把中国式现代化定义为“小康之家”、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标准来表达中国现代化目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根脉
B.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是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前提条件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热烈欢迎
D.《大同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
2024-05-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年)1571—15751576—15801581—15851586—1590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41048124050187591202453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虎门销烟后,针对鸦片贩子藏身澳门,林则徐发布严禁贩卖鸦片的告示,“无论澳门铺户以及出海商船,并住澳之西洋夷人”如有违犯,“皆必从重惩办”,并强调“澳门虽滨海一隅,亦是天朝疆土”;1839年9月还亲自巡视澳门,“华民扶老携幼,夹道欢呼”。这反映林则徐(     
A.强烈的领土主权意识B.塞防海防并重的思想
C.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D.认为治国应以民为本
2024-04-2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鉴于元末官场腐败,官吏鱼肉百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双管齐下,大行教化之政的同时,颁定《资治通训》《志戒录》《大明律》,以官民犯罪案例编成《大诰》三编,甚至给百官拟定《授职到任须知》,直接规范基层官吏的履职,并认定治乱世须用重典,推行严刑峻法,乱法贪腐官员数万人被治罪。据此,说明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分权六部B.完善里甲户籍制度
C.强化法纪整肃吏治D.设司礼监规范监察
2024-04-29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春秋初期,士人游说四方,但只要还在“华夏”范围内做官,便不算违背道义。但后来,士人去原本被视为蛮夷戎狄的秦楚吴越做官也不再被非议。这种变化表明(     
①华夏族群开始成为礼仪之邦   ②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③戎狄蛮夷逐渐融入了华夏族   ④封建统治者重视人才的选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4-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瀛寰志略》一书对不同地区的介绍,这反映了作者(     
地区介绍
欧洲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本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
美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吉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中国中国故自剖判以来,为伦物之宗祖,而万方仰之如展极
A.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正视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D.认为西方文明源于中国
9 . 正统观·家国认同

材料一   “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争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土德。

——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

材料二   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金三朝“正统性”的问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

——摘编自江湄《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
(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
10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他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i)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

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