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17世纪初,荷兰殖民势力在东方发展起来,先后窃据了澎湖列岛和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势力被驱逐,台湾重归祖国怀抱。这一时期为收复台湾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卫青B.岳飞C.郑成功D.戚继光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明清时期,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文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有(     
A.《水浒传》B.《三国志通俗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是1820年中国疆域图。这一时期的中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晋城泽州大阳镇开始出现集中生产的冶铁大户,他们改变了以前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把大批的手工业者集中起来同时冶炼生铁和熟铁,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铁体系。由此可推知,当时大阳镇(       
A.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B.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C.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存在新的经营方式
2024-05-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中后期,河南通许县县民“工十之二、商十之三、医、卜、僧、道、阴阳、卜筮十分之一”。陕西地区许多县域中务农者也少,三原县“其俗十七服贾”,泾阳县“民逐末于外者,十八九”。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雇佣关系的普遍化B.朝廷放松了社会控制
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D.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7 .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明朝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①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②晚上不能在坊门以外出入
③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④出门时穿件棉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8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清大臣对皇帝奏折,皆自称“奴才”。这反映出(     
A.皇权至上观念得到强化B.儒家纲常伦理深入人心
C.政治统治凸显民族色彩D.尊君卑臣观念逐渐萌生
2024-02-29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乾隆时期《湖南通志》记载: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省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之官商,做成茶封,抽取官茶,以充市易,赏赍诸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据此可知(     
A.朝贡贸易推动湖南经济发展B.湖南茶叶的跨区域贸易兴盛
C.官商垄断湖南茶叶交易市场D.湖南是茶商活动的主要地区
2024-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