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 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2024-01-29更新 | 184次组卷 | 20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人张燮记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用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据统计,1571年至1644年的74年间,西班牙由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约4240万两,同一时期西班牙输入中国的白银约为明朝白银开采量的3倍。上述现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表述有误的是(     
A.促进了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B.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C.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西藏、青海、回部(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各藩部。理藩院所管理的“藩”与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藩是不同的。外藩并不属于中国,但是清朝的“藩”属于自己政权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思维和过去各个王朝用羁縻、封赏、和亲的间接方式控制草原势力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清朝对蒙古、西藏、青海、回部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A盟旗制度金瓶掣签改土归流奴儿干都司
B乌里雅苏台将军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伊犁将军
C单于都护府会盟行都指挥使司护乌桓校尉
D“九边”军镇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渤海郡王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关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南宋时的话本《西湖三塔记》又有了许多改变。明末冯梦龙改编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恐怖的神怪故事变为反对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变为“生药铺主管”。这些变化反映了(       
A.等级门第观念淡化B.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C.反传统成为文学的主流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末小说集“三言两拍”中大量展现了文人弃儒经商、士商混杂的社会风貌:“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经商也是善业,不是贱流”“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等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危机的加剧B.西学东渐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科举制度的僵化
2024-01-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各种史料估算,整个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不下于4亿两,引起了物价上涨,生产利润得到了极大提高,居民将自己的手工业品拿到市场上去卖,获得更高的利润。再者因为手工工场形成了一种规模,乡村的商品经济便逐渐发展起来,这些乡村也逐渐成为地方的贸易中心。

——摘编自徐毛敏《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关系研究——以苏州府、松江府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白银流入中国”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11-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民勤县第一中学、古浪县第一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2023-11-06更新 | 78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廷杖产生于东汉时期,但并非一种常规刑罚;到了明代,廷杖就变成了皇帝惩罚官员最常用的手段。明中期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棉底衣,重毡叠,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廷杖的演变反映出明朝(       
A.君臣间关系走向对立B.专制皇权的膨胀
C.内阁依附于当权宦官D.司法体系的缺失
2023-11-04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期末模拟试卷
10 . 明清时期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是,较后开发、交通不便的西南山区及其延展地带,发展出了共通的西南官话;而开发较早、交通便捷的东南地区,却并未形成广泛共通的方言。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文化整合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移民流入数量D.自然条件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