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明清是中国小说和戏曲快速发展的一个典型时期,其小说的繁荣突出表现在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戏曲的流行则表现在剧种多样,有昆曲、徽剧、汉剧、京剧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动明清小说和戏曲繁荣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繁荣B.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C.文化知识逐渐普及D.国家文化政策宽松
2 . 明朝中后期,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苏州府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的需求减少
C.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种类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2024-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嘉庆年间记载了浙江衢州有关官府的告示,其内容如下:“西邑流民向多垦山种包谷,数年后土松,遇大水(则)涨没田亩沟圳,山亦荒废,危害甚巨。”该材料反应了(     
A.高产农作物种植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外来物种缓解了粮食供给不足现象
C.传统农作物无法满足民间对粮食需求D.过度垦荒造田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
2024-05-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亮吉(1746-1809)是乾嘉时期知名学者,著有《治平篇》和《生计篇》阐述其关于人口的思想。他认为“治平百馀年,户口则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而耕地“增三倍五倍而至矣”。他忧心忡忡地说:“户口既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洪亮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洪亮吉生活的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特殊时期,在那个时候他能够敏锐地洞察到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影响,并且从多方面加以分析,他的人口思想对如今社会仍然有一定警示作用。

——摘编自姜雪娥《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2024-05-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有诗云:“生男学语未成音,已教数钱还弄褚。陌头车轮声格格,耕夫卖牛买商舶。”该诗旨在反映明代(     
A.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B.商业活动的繁荣发达
C.农业主体地位的丧失D.重男轻女观念的浓厚
2024-05-2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品帝国》一书中,作者举例谈道,仅番薯这样一种作物,在传入中国后就使得承载的人口大幅增长,还让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参与到培育蚕丝、采摘茶叶、种植糖料作物之中,生产中国明朝后期和清代用来出口的商品。这说明该时期(       
A.列强通过丝路贸易掠夺中国B.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主动权D.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明清对外贸易
7 . 当代学者搜集了明代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将其使用通货类别情况统计如下,下列选项对此推测最正确的是(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买卖的结算方式)
宝钞(张)银(张)谷物(张)绢布(张)
洪武年间(1369—1398年)3765
建文年间(1399—1402年)7114
永乐年间(1403—1424年)841143
宣德年间(1426—1435年)91921
正统年间(1436—1449年)35712
成化年间(1465—1487年)90
A.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B.银两结算的增加受到一条鞭法影响
C.白银在民间商品交换中的地位总体呈提高趋势
D.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只是作为交换手段和价值符号的货币,只代表着一种兑现财富的能力。所以,通过国际贸易,以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换取“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也不能成为工业原料的白银,并不一定获得真正的利益。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请简要评析材料中李宪唐关于“白银流入”的观点。
2024-05-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下列医学典籍按照问世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千金方》   ②《黄帝内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本草纲目》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2024-05-1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醒世恒言》卷七载:“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营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A.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现象B.传统商本农末论受冲击
C.士商分流趋势日益明显D.理学开始深入社会基层
2024-05-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