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记述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
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 . 有学者认为,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重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3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4 .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019-01-30更新 | 50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四川彭州中学高三9月考历史试卷
5 .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B.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
C.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
D.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6 . 《荀子·效儒》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从史料看西周分封的主体是
A.王族B.功臣C.先代贵族D.姻亲
7 . 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
B.强化宗法制度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文化交流
2019-08-12更新 | 3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经过封建体制,西周上层文化已呈现相当的同质性,民间则异质文化共存。这说明分封制
A.标志贵族政治传统的确立B.推动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对文化交流作用微乎其微D.促进西周长期稳定和延续
9 . 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商朝的旧部,西周封卫康叔于殷都旧地,并允许其拥有七个包含原住民的商人氏族;封伯禽为鲁侯,并领有随迁的六个商人氏族。这反映了分封制
A.实现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B.强调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血缘关系统治的主要方式
2019-07-18更新 | 34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