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2018-03-05更新 | 557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孟子·告子》中叙述西周时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这表明西周时
A.天子难以驾驭各个诸侯B.各诸侯国兼并战争不断
C.诸侯对天子负有硬性义务D.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2021-06-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说到国家理论,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有一个著名的讲演《以政治为业》,开篇便问道:“政治是什么意思?”他的回答是,“‘政治’就是指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这或是发生在国家之间,或是发生在一国之内的团体之间。”


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今中外历史中选取一例,依据马克斯韦伯对政治内涵的界定作具体阐释,并利用唯物史观简析其出现理由。(要求:举例简要、分析详细、理由充分。逻辑性强。)
2020-03-20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届高三3月网络自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这表明在周朝
A.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显著加强
B.汉字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
C.青铜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D.贵族阶级丧失了文化话语权
5 .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面临着重新建国”的过程,他们不仅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还要“移风易俗”地重建社会秩序。这说明分封制
A.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B.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C.有利周文化的传播D.增强了周王朝的实力
6 . 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C.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2018-01-29更新 | 400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8 . 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时间事件
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9 .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B.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2019-09-05更新 | 308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谈到:“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材料旨在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国家政治安定
C.强化了君主专制D.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