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
2022-07-07更新 | 1501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三桓将鲁国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 (     
A.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
B.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力量的膨胀
C.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
D.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
4 . 春秋时期,晋楚鄢陵之战中楚人苗贲皇为晋国出谋,楚国任用晋人伯州犁,出现了“楚材晋用”和“晋材楚用”的情况;战国时期,秦王重用楚国人李斯,“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华夏认同B.不同学派提出各自主张,出现百家争鸣
C.统治者为争霸招揽人才,推动士人流动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该事件(     
A.表明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形成B.反映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证明郑国成为此时最强大国家D.说明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力减弱
6 .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508次组卷 | 47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
8 . 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有权力发动战争,或者赐予诸侯发动战争的权力;春秋时出现“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分封制度的瓦解
C.宗法制度的解体D.郡县制度的确立
9 . 河南新郑的郑公大墓的墓主人经考古学家考证为春秋中晚期的郑国国君,其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有九鼎八簋,此外,还有大量的兵器。这些文物表明(     
A.王室衰微,诸侯僭越B.郑国国君成为中原的霸主
C.郑国的军事力量最强D.周天子丧失了王位
2022-09-27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列成语典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史事,给它们确定一个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退避三舍晋文公在即位前流亡时曾被楚成王收留,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将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晋楚相争,两军在城濮相遇,晋军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时,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追问象征王权的九个鼎的大小轻重
孰不可忍鲁国权臣季氏使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六十四人)的舞乐队。孔子谈到季氏时,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A.诸侯争霸B.战争频繁C.艺术发展D.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