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     
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
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
2023-06-01更新 | 145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4 . 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A.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次、楚君1次。公元前545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     
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
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
6 .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508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000米,南北最长4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依周制,墓穴的墓道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下图为周代秦国国君墓穴形制变化图。据此可知(       
A.等级观念日益弱化B.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C.中央集权雏形初显D.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9 .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期则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表明(     
A.禅让制度得到推行B.井田制度逐渐瓦解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华夏认同日渐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他指的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僭越,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等。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上述现象反映了(     
A.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等级观念B.礼乐制度已变质并完全失去作用
C.礼乐制度是当时治理国家的主要工具D.礼乐文化的表现形式由宫廷走向世俗
2021-05-05更新 | 83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南岭校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