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     
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
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
2023-06-01更新 | 145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2018学年新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鲁国,被封赐给鲁公的“殷民六族”与周族共同居住在鲁城之内,都成了鲁国的新住民。此外,鲁国还拥有一些土著族邦,如邾、牟、葛等国,它们作为“附庸”依附于鲁国,与周室的关系便不那么直接。这表明西周(     
A.列国纷争局面出现B.封国带有地缘组织性质
C.宗法制度失去作用D.王室权威遭到诸侯挑战
2023-03-31更新 | 769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D.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B.周王室衰微C.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
2022-07-07更新 | 150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先秦时期对“百姓”一词的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出处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注: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尚书·尧典》
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鉴其是官,是为百姓《国语·楚语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A.国人在先秦政治中有一定影响B.民本思想影响商周的统治理念
C.百姓的词义演变体现时代变迁D.族群认同推动儒家思想的发展
2022-12-17更新 | 75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吴王阖阊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同姓不婚”的传统。这表明(     
A.血缘疏远导致诸侯矛盾激化B.礼乐制度丧失了社会约束力
C.诸侯纷争影响社会观念变化D.联姻是建立同盟的前提条件
10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温地置县后,先是任命狐溱为县大夫,继之者为阳处父,再后为郤至,接下来则是赵氏,四者并非亲属关系。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的萌生B.王室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C.宗法关系的瓦解D.晋国已经取消了世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