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年级10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材料表明(     
A.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战争阻碍多元一体进程
C.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D.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
3 .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508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农业生产而专门从事纺织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A.农业生产具有战略意义B.商战决定各国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2022-12-27更新 | 39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黄冈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初期,滕国和鲁国都为姬姓诸侯,滕称鲁为“宗国”,而鲁称周为“宗周”。这表明当时
A.已经出现诸侯争霸的迹象B.周天子的权威受到威胁C.宗法分封制仍有重要影响D.血缘关系纽带日渐松弛
2022-05-02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许多人观察国家命运以至个人祸福,都着眼于是否守礼。齐大夫仲孙湫说:“鲁不弃礼,未可动也。”单成公与韩宣子相会时“视下言徐”,举止稍微不合礼仪规定,叔向就推断说:“单子其将死乎!”这类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主流思想影响较大B.礼乐文明得到了完整保存
C.社会动荡需要重整秩序D.社会转型推动了礼治进步
2023-11-11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2019-01-30更新 | 2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晋景公采取“联吴疲楚”战略,派申公巫臣教吴国的军队射箭、骑马、布阵等等。齐国也给吴国输入大量的先进武器和战术。最终,楚国逐渐衰落,吴国开始崛起。吴国的崛起
A.抓住了大国博弈的机遇B.改变了兼并争的格局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使楚国失去大国的地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国内乱,公子州吁通过政变上台而担心君位不稳,其亲信建议“王觐为可”。成公十五年曹国公子臧刚即位,“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据此可推断,当时(       
A.政治伦理关系严密而有序B.礼崩乐坏的局面尚未形成
C.王权统治合法性得到重视D.周王仍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