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10次组卷 | 10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
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
3 .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诸侯具有政治约束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2022-12-09更新 | 508次组卷 | 4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 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

——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

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一个“变化处”,拟定一个论点,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要求:所选“变化处”应从宏观、整体的视角,选择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阶段或重大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374次组卷 | 1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
2023-07-08更新 | 33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末期,鲁昭公在与卿大夫的斗争中失利,逃至国外。掌权的正卿季平子虽然外看齐楚的援助,内有国君般的权力,但是“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国”。这反映了此时鲁国(     
A.分封制度已然瓦解B.礼乐制度仍有影响
C.政局受到大国支配D.集权趋势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上述现象表明(     
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
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
2024-01-25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2·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8 . 《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
2019-01-30更新 | 2201次组卷 | 2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士大夫在日常交往中态度恭敬、敬语连连。表达意见时,或遵先王遗训,或引经据典,力求做到婉转以达意。春秋时期,士大夫语言已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不注意语态而“多言”,从个人利益出发赋诗言志,进而断章取义。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枢决策机制的调整B.宗法分封秩序的松动
C.诸侯王间矛盾的缓和D.专制集权权威的削弱
10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膊”。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这表明(       
A.传统秩序遭到破坏B.专制王权受到削弱
C.分封制破坏D.宗法制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