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 . 分析图中左、右两幅形势图,可以得出的主题是
A.民族交融扩大统治范围B.秦朝取代周天子大一统
C.政治秩序的破坏与建构D.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3 . 西周时,周王实行“命卿”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名义上仍叫“命卿”,实际并没有经过天子“受命”。这说明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频繁B.“礼崩乐坏”
C.宗法观念消亡D.君主专制减弱
2023-06-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周平王死后,桓王与郑国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说明(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的瓦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某学者在描绘某时期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礼乐制度的崩坏
C.“学在民间”兴起D.各国变法的开展
2022-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后期,先后出现了卿大夫专权和“陪臣(私家臣属)执国命”的现象。“学在官府”格局瓦解,学术文化重心下移。这些情况
A.引发诸侯各国相互进行争霸战争B.导致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C.成为周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的起点D.促进战国时期发生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
7 . 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后来却连续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这反映了(     
A.社会动荡给社会造成重大灾难B.宗法制遭到破坏难以制约诸侯
C.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力量不平衡D.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越来越严重
2023-06-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赵简子有两个儿子,赵简子让贤能的儿子继位。这表明(     
A.血缘亲疏不再指导权力分配B.宗法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D.嫡长子继承制难以继续维系
9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了会盟,会盟主题都是从齐国的利益和他的荣誉为出发点,齐桓公还要求诸侯们都互相监督。齐桓公会盟的客观积极意义在于(     
A.维护诸侯国内部政治秩序B.确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C.解决贵族间财产继承矛盾D.巩固周天子的威望和权威
2023-06-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东周第二代天子恒王在位时,周王室与同姓诸侯郑国矛盾激化,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王室军队大败,恒王中箭负伤。此事件反映的现象是(     
A.礼崩乐坏B.王室衰微C.诸侯争霸D.天下共主
2023-09-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