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49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
2018-04-01更新 | 60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018-06-10更新 | 7046次组卷 | 9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君臣关系上,孔子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韩非则认为君臣之间“非父子之亲”,“君操之(指赏罚)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礼乐秩序趋于瓦解B.儒家学派受到压制
C.君主专制体制形成D.儒法思想走向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一股追求营利求富的风气,人们向往奢靡的生活,这种心态变化表明
A.社会动荡影响价值取向
B.商业经济引发观念变化
C.重商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D.百家争鸣引发思想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B.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2017-02-17更新 | 24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金庸的武学经典《九阴真经》最有可能的思想来源是(     )
A.墨家B.儒家
C.法家D.道家

9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2016-11-27更新 | 103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华宁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