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出统治者
A.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B.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C.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D.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2020-11-21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39次组卷 | 9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2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
2019-12-11更新 | 29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一中高二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A.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B.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D.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019-08-09更新 | 1783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2019-01-30更新 | 1571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2019-01-30更新 | 4598次组卷 | 9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2017-10-19更新 | 350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分别是属于
A.儒家、法家、道家
B.道家、法家、儒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道家、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