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此观点属于(     
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
C.法家“备变”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如表第一、二、三组的主张分别是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兼相爱仁爱利己
反对奢靡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
尚贤能举贤才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

A.墨家儒家道家B.墨家儒家法家
C.儒家法家道家D.道家法家墨家
3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4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为富国理乱,法家的先驱管仲与子产提出的理论是:“火烈,民望而畏之,故死于火的人少;水弱,民狎而玩之,故死于水的人多。”据此可知,他们主张
A.刑律宜严B.民生为本C.无为而治D.天人相应
6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资阳高二下期末质检历史试卷
8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8次组卷 | 39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日:‘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儒家的“仁政”学说B.法家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齐物”观点
2019-12-11更新 | 293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材料反映了
A.注重刑罚的原则B.无为的政治主张
C.自由平等的思想D.变革进取的精神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