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在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治理的方略B.国家最高统治权
C.国家统一的方式D.单纯的学术问题
2 . 《中国通史简明教程》写道:“就思想领域来说,当时学派之多,争论问题之广,道理之深刻,空气之活跃,都是空前绝后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和当时历史环境相联系的。”这表明百家争鸣(     
A.具有相同的政治诉求B.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
C.具有相似的思想内涵D.为平民和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 .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B.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
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
2023-02-01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目录第二讲及第一条子目。



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为该讲补充两条子目。
2022-11-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此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教育上私学的兴起B.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C.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D.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
7 . 战国时期,可经过他人推荐给诸侯王上书或进行游说,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取得其信任,进而被擢用为大臣,商鞅、李斯、苏秦等人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得到国君重用或赏识的。这一现象(     
A.证明了贵族政治的消亡B.体现了法家思想的流行
C.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反映D.表明了礼乐制度的瓦解
8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说明当时(     
A.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D.诸子思想相互影响
9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诸多知名学者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地方官学兴盛B.士人流动推动文化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崛起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如表,这一时期,“百家皆言黄帝”旨在(     
孔子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
庄子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
商鞅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A.适应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B.阐述各自派别的治国理念
C.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推动礼乐和谐社会的构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