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在本质上“争”的是(     
A.国家治理的方略B.国家最高统治权
C.国家统一的方式D.单纯的学术问题
2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3 . 胡适先生在谈到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政治忠诚的迅速改变(如邦无定交,土无定主)引起了封建等级结构的崩溃,这一时期到处充满了批评精神,以致现存的社会政治态度以及传统的真理和道德标准都受到无情的批评和攻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滞慢B.诸子学说精彩纷呈
C.中央集权制度崩溃D.官府垄断学校教育
4 . 先秦思想,异彩纷呈。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推崇“人定胜天”;道家追求“功遂身退"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实质反映了(     
A.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B.诸子百家兼容并包
C.先秦思想呈现活跃局面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老子提倡“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奏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2022-12-01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据《史记》记载统计,孟子作书七篇,老子著上下篇,慎到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等等。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阶级关系出现巨大变动B.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
C.形成百家争鸣思想局面D.奴隶主贵族丧失权力
2022-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可见(     
A.社会巨变导致思想的多元化B.儒墨两学派同源异流
C.墨学兴盛源于对儒家的批判D.儒学与墨学相互交融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晚期以来,由于贵族分子不断地下降为士,庶民阶级大量地上升为士,士阶层扩大了。士已不复顾炎武所说的“大抵皆有职之人”。相反地,士已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了出来而进入了一种“士无定主”的状态。这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上却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于是便有了所谓“仕”的问题。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已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常识,崛起的士成了诸侯、卿大夫、私门搜罗的重要对象,其中学士一类构成“百家”的主体,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在文化上贡献巨大。

——摘编自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演变及士阶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阶层兴起的影响。
2022-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湖北·期中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的部分标题,对应中国古代史上不同的时期。

2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6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3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8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4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10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5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12沉暮与新生
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指出其对应的时期,结合具体历史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10-15更新 | 24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期,管仲主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统治者不要专凭“以力使”而应“以德使”,认为礼义廉耻“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表明管仲
A.具有德法并重的思想B.强调法律的教化功能
C.主张宗法秩序的重建D.推崇儒法思想的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