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支持D.兼并战争的兴起
3 . 虽然东周时期的政治不稳定,但其文化却获得了巨大发展。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周王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地主阶级政治上的“夺权”斗争
C.士阶层的出现,教育的下移发展D.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
22-23高一上·湖北·期中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的部分标题,对应中国古代史上不同的时期。

2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6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3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8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4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10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5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12沉暮与新生
请选择其中一个标题,指出其对应的时期,结合具体历史史实对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10-1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如表,这一时期,“百家皆言黄帝”旨在(     
孔子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
庄子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
商鞅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A.适应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B.阐述各自派别的治国理念
C.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推动礼乐和谐社会的构建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2022-01-13更新 | 671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首义学院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10 .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分布图。这反映出
A.儒学取得了统治地位B.时代巨变下的文化多元
C.各派思想的逐渐趋同D.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