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 “为民谋利”。这 些主张都(     
A.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试图以各自主张影响现实政治
C.提倡“礼"“法”并用D.注重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描绘了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下列言论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张属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3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4 . 某知名文化人物曾感叹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这段话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经济领域即将发生剧变B.市民阶层的思想实现空前解成
C.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话语权D.诸子百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022-03-16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诸子百家思想中代表平民利益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君主独裁”
B.孔子主张“仁政”,强调“以德治民”
C.墨子主张“兼爱”“节用”,反对战争
D.老子主张“无为”,提倡顺应自然规律
6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主张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兼相爱,交相利”
8 . 下表为墨子与韩非子的论述。据此可知,二者(     

论述

出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韩非子》
A.吸收儒家忠孝理念B.具有朴素辩证思想
C.重视社会道德伦理D.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理想是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则认为统治者应该省刑罚、薄赋敛,不夺民时,使人民生活无忧。这反映出他们的思想
A.都倡导为政以德B.都合流于儒家学说
C.都具有人文精神D.都代表民众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