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是吴国
B.十六国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六朝”政权都被少数民族所左右
D.西晋政权在灭亡吴国以后实现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朝时期,政府推行均田制,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规定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这表明政府意在
A.杜绝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2019-08-24更新 | 926次组卷 | 45卷引用: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深化
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郡县制遭受挫折
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4192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5届云南玉溪第一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7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
2019-01-30更新 | 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9 . 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
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
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