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来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消除了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这说明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
C.民族歧视D.民族自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
2016-12-12更新 | 65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北邯郸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③迁都洛阳
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7 .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2016-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8 . 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赋税制度
B.推行汉化政策
C.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
2016-11-27更新 | 494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三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2133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卷3卷精编版)
10 .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2016-11-27更新 | 363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