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1)据材料,分别归纳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其共同作用。
(2)材料二中受露田指均田制,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实行休耕,还鼓励到地多人少的地方开荒。据材料归纳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
2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促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3 .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4 . 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有利于封建化B.有利于民族融合
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了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D.生产生活稳定性增强
2018-04-10更新 | 10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忽必烈改革
D.孝文帝改革
7 .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A.人的传统观念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C.洛阳的地理环境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